大典之後,一乾重臣照例齊聚文華殿議事。
“殿下,按照您的意思,此次大赦,除了裴宣卿、王宗閔及蕭亶、高頻等首惡死罪不赦之外,其餘人均減等處置,條陳在此,請殿下過目。”康安國呈上了大赦的條陳及死刑的名單。
死刑不赦的名單是康安國與杜延年一再確認過的,儘管知道太子殿下一向主張慎殺,他們也也儘可能地將名單縮短,可這上麵依然還有二三十人。畢竟,謝宣謀逆大案與之前的簡澤、越王等都有所不同,這次是真的兵戎相見了,所牽涉之人甚巨,若放在以往,這種大案少說也得殺個幾百上千的,如今隻殺二三十人,已經是少的不能再少了。
祁翀也明白他們的難處,便沒有對死刑名單提出異議,隻是將大赦條陳粗略看了看道:“凡死刑,贖刑之後一律杖二十,放,均不必再流放了;杖三十以下,贖刑後直接放了就是,不必再打了;杖十以下,不必贖刑,直接放了吧。這幾條改一改,其餘照此施行即可。另外,凡籍沒入官的女眷和童子也都放了吧,包括那五家尚未處置的女眷、童子也都照此施行。該殺的那些也都儘快執行吧。”
“臣遵命!”
“今日諸公都在,孤正好有一事不明,想向諸公請教。”
“殿下客氣了,有事但講無妨,臣等定知無不言,言無不儘。”杜延年忙道。
“以往皇家有大吉之事往往都要大赦天下,可為何要大赦呢?”
“大赦的主要目的無非是為了彰顯君主之仁慈,抑或是安撫民心。”柳敬誠道。
“話雖如此,但是有過不罰對於無辜受害者來說終究是不公平的,君主對那些有罪之人仁慈了,可對無辜守法之民來說是否就不夠仁慈了呢?而且那些有罪之人免罪之後真的都能改過自新嗎?是否會重新犯罪?將這些人放出去到底是利是弊?
假如我隻是個普通百姓,我的鄰居是個奸淫擄掠、無惡不作之徒,當初他被抓走,我心裡鬆了一口氣,要不然我閨女怕是早晚要落入他的魔爪。結果,我還沒輕鬆兩年,大赦了,這個混蛋又回來了,我的心情該如何?誰來安撫我忐忑不安之心呢?所以,大赦真的能安撫民心嗎?”
祁翀一連串的問題令眾人陷入沉思,柳明誠道:“大赦之下難免會有殿下所言之事,但總體而言還是利大於弊的。就以徒刑犯來說,大牢所關押的犯人多為成丁,這些人被關起來不但使國家少了許多勞力,而且朝廷還要掏錢養著他們,又是一筆巨大的開支,所以還不如放回家中使其自力更生。”
“不想白養著這些人,讓他們做工不就是了?徒刑本不就應當是強製做工嗎?礦山采礦、修築城牆不都是活兒嗎?”
“可朝廷沒有那麼多活兒給他們做呀!誠如殿下所說,采礦、築牆都是徒刑犯最常做的苦役,可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礦山,也不是所有城牆都要修築,這些活兒終究有限。”邱維屏道。
“這就有些死腦筋了,不能就地找活兒,那為何不在有活兒的地方建監獄呢?就比如說前兩天跟工部所議之事,讓他們在陽丘縣開一座大金礦,此礦極大,開上幾十上百年都沒有問題,既如此何不在山下就地建監獄,將附近徒刑犯都送到此處服役,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還有流放犯,孤一直認為流放其實是一種並不合理的刑罰。流放本在死刑之下,即免死之意,可實際上流放之地往往是蠻荒之地,不宜生存,加之路途遙遠,犯人多有在途中或在流放地斃命者,如此一來,則流放與死刑何異?而且,流放途中還得需要大量衙役看管,到了流放地又得建牢城看管,無端增加支出。倒不如‘改流為徒’,可以適當增加一些徒刑的年限,令犯人可就地服刑,既免於長途跋涉,又不必耗費過多人力在看管上,諸公以為如何?”祁翀趁機提出了自己一直想“改流為徒”的想法。
“殿下這個主意倒是令臣等茅塞頓開,不過男犯可以如此,那女犯呢?”康安國又道。
“也好辦,可以跟紡織大戶合作,讓他們弄些織機放在獄中,女犯可以紡紗織棉,總之既能提供勞力也不至於白白吃飯,這不是兩全其美嗎?”
“殿下這個主意好,依臣看,這是三全其美呀,朝廷還能從中賺點小錢兒呢,雖說不多,可也是一筆進項不是?”陸懷素笑道。
“孤所說的不過是一種思路,其實隻要開動腦筋,白養犯人這個問題便很好解決了。隻要這個問題解決了,那以後是不是就可以儘量少用、慎用大赦了?否則皇恩濫施,將國家法度置於何地?畢竟皇恩不是隻施給那些違法犯罪之人的,更重要的是百姓心安。”
“殿下所言高瞻遠矚,臣敬佩之至。”邱維屏首先表示了讚成,其餘眾臣亦紛紛附和,其中有真心讚成者,也有人認為這不過是年輕的太子銳意進取當中的一個小點子而已,不值得過分在意。
“殿下,臣以為,此次大赦還有一個人是絕對不能放的,就是丁造。”康安國道,“此人有意挑起兩國紛爭,居心實在險惡,不殺不足以平民憤、慰軍心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