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歎。”
見狀,曹操勸慰道:“大漢有三互法,你回揚州初為一縣之令丞,最高州府屬官,何不留在洛陽,就算不能隨世子回陳國,也能給自己攢一份資曆。”
“多謝曹議郎。”
顧雍深吸了口氣,轉身看向逗弄蔡琰的劉牧,恭敬道:“世子,不才還未結學業,所以要與老師商議,不論成否,來日定會呈遞名刺拜會。”
“好。”
劉牧笑了笑應下。
他不是劉邦,更不是劉備,做不了大漢魅魔。
一個宗王嗣子,這般招攬人才,已經算得上折腰降階,不然可以直接給宗正府呈遞公文,讓宗正下征辟文書。
草莽有草莽的手段,王侯有王侯的威儀。
如今的大漢,劉寵是漢室宗親獨一檔的宗王,他又豈能墮了王侯威風。
菶,菶,菶菶。
驟然,律樓上傳來陣陣琴聲。
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
以表刺韓,衝冠,發怒,報劍之意,琴聲紛披燦爛,戈矛縱橫,殺伐極重。
鴻都門學內,諸博士祭酒,學子,聞曲而來之人靜靜聆聽,被琴音震蕩的麵紅耳赤,氣血沸騰,卻不敢發出一點聲音。
聶政刺韓王曲,又名廣陵止息,歌頌戰國時期聶政為父報仇。
後人聞故事而成曲,至於到底是誰所作無人可知,隻清楚萌芽於秦漢,曲調貫注憤慨不屈之氣。
曲終人散,餘音繞梁三日而不絕,莫不是如此。
這一刻,蔡邕,焦尾琴,聶政刺韓王曲,三者融為一體,與天地共鳴。
片刻之後。
一道琴音落下,悠遠婉轉,蕩氣回腸。
聽琴之人,方才高呼喝彩,並且朝著律樓作揖長拜。
“琴音燦燦。”
“繞梁三日而不絕。”
劉牧讚歎一聲,扶刀朝著車輿走去。
聶政刺韓王曲,究竟是不是廣陵止息,已經不重要了。
諸夏音律傳承的從來不是音符,是指法,更是意境,隨著歲月更迭,帶著古樸,厚重之感,撲麵而來,仿佛被浩瀚曆史淹沒,令人窒息。
“世子。”
“不見一見伯喈先生?”
史阿不被琴音所動,反而疑惑問道。
劉牧搖了搖頭,淡笑道:“見與不見並不重要!”
“諾。”
史阿頷首回應。
作為一個劍客,他要做的便是拔劍殺敵。
對於心計算計沒有多少想法,更不想摻和朝政諸事。
一曲聶政刺韓王曲聲落,令洛陽上下風聞,不論是販夫走卒,還是士卿大夫,都在談論一曲高音,蔡邕琴道大家的含金量還在上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