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這兒,劉院士搖了搖頭。
華院士麵上看不出來喜怒,表情很平淡,但是他現在的眼神還是出賣了他。
他現在的心情並不平靜。
雖然他不想承認,但是不得不承認,他低估郭浩了。
雖然郭浩是一位天才少年,而且是解決了世界著名猜想的天才少年。
但是那又如何?
這世界天才太多了,解決這種猜想,需要的是靈機一動的靈感。
而解決具體的問題,需要的是腳踏實地和十年如一日的堅守。
華院士是靠一點點積累資曆,成為的院士。
他手裡的論文本來就少,主要是做了一些貢獻,然後加上特殊年代的問題,加入了一些重大課題組。
熬了很多年,才在六七十歲的時候,靠著各種因素評上的院士。
對於郭浩,華院士一開始倒也沒有什麼反感的,隻覺得他是一個天才,然後就是年輕。
真正讓他反感的是,身為天才的郭浩,有點太飄了。
短短一年時間,居然發了十多篇一區論文!
而自己,忙活了大半輩子,才勉強發了三四篇一區。
這種事情,既讓華院士嫉妒,同時也讓華院士疑惑。
作為一位科研人員,他當然明白發論文有多難,尤其是一區論文。
所以,他是去翻過郭浩的論文的,翻到了郭浩十多篇論文之中,有不少有濫竽充數之嫌,至少也是專門為了水論文的嫌疑。
抓到這一點之後,華院士心中的嫉妒,頓時轉化成了一股無名怒火。
所以,才有了當時在小餐廳包廂之中對郭浩的突然發難。
他想的是看著郭浩這個天才對自己道歉認錯,然後自己作為長輩,語重心長的對郭浩進行一番訓導,讓他不要急功近利。
這樣大家臉上都好看。
沒想到郭浩不按套路來!
所以才有了後麵那一係列的事情。
原本以為,這件事之後,郭浩沒有辦法搞定這次材料,到時候自己也算扳回一城,到時候還是能夠以長輩的身份,教訓教訓他。
沒想到!
他居然真搞定了這種新材料!
甚至還革新了新的金屬材料工藝!
這真的是年輕人嗎??
這種能力,華院士隻在一個人身上見到過,那就是當年的錢老。
難道說,這個年輕人,竟然會是下一個錢老嗎?
此時的華院士已經顧不得憤怒了,取而代之的是糾結與後悔。
後悔得罪這個前途無量的年輕人……
當然,主要還是華院士平常幾乎與世隔絕,不怎麼關注新聞和期刊,輿論更是幾乎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