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他國家爆發戰爭的時候,華國經曆了新一屆的國家領導人選舉,也算是在這動蕩的關頭,經曆了一次大的國家變動。
換屆選舉會議開展的時候,華國在邊境線上進行的軍事演習也一並開展,一刻未停,以借此向周邊虎視眈眈的國家彰顯著實力以及警醒震懾!
自捷伐特向坦域國發動第一批攻擊後,國際會議已經召開了一波又一波。
但會議開的越多,推動和平的進程卻進展得更緩慢。
討論來討論去,最終卻不過都是眾多小國屈服於大國的淫威,拿不下任何切實有效的方案。
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心的玻璃幕牆反射著刺眼的陽光,100多麵國旗在微風中輕輕搖動。
攝像機鏡頭對準了中央演講台,a國代表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深藍色領帶,他的西裝剪裁完美,胸前的和平鴿徽章閃閃發光。
“我一貫主張通過對話解決國際爭端。”a國代表的聲音在會議廳裡回蕩,語調沉穩而富有感染力。
“我們呼籲衝突雙方立即停火,回到談判桌前!”
台下響起熱烈的追捧掌聲。
誰強,誰就有話語權,這個世界一向如此。
與此同時,幾千公裡外的布列塔尼軍工廠,流水線正在全速運轉。
激光製導導彈的部件在傳送帶上滑動,工人們穿著統一的製服,麵無表情地組裝著致命武器。
廠房外的貨運區20個集裝箱正在裝車,箱體上噴著“農業機械”的字樣。
“這批貨今晚必須上船!”工頭對著無線電說,“客戶催得很急。”
a國代表在會議上慷慨激昂的呼籲和平,但同時其軍工廠正在加班加點的生產運往捷伐特國地區的武器。
他們在背後堂而皇之地推動捷伐特國發動的戰爭,用實際行動支持著對方,大發國際戰爭財。
在明麵上卻大聲表明這樣是不道德的,不正確的,應該立即停止的。
除了國際會議之外,各種慈善晚宴也在富人們之間如火如荼的舉行,以為戰區人民籌集相應的資金,提供物資。
某個曼哈頓五星級酒店的宴會廳裡。
水晶吊燈將光芒灑在賓客們的珠寶上,女士們的晚禮服和香檳杯相映成輝,樂隊演奏著柔和的爵士樂。
“感謝各位支持‘兒童和平基金會’的慈善事業,”主持人微笑著說,“今晚拍賣所得將全部用於戰區兒童醫療援助。”
在宴會廳角落的休息室裡,氣氛卻截然不同。
國際承包商理查德·莫裡森將一份文件夾推給對麵西裝筆挺的男人。
“這是最新型號的清單,”莫裡森的聲音壓得很低,“比上次的射程增加了20,精度更高,但同樣,價格也會更貴!”
捷伐特國駐聯合國副代表快速翻閱著文件,點了點頭:“資金已經通過基金會洗白,會分三批轉入你們在開曼的賬戶!”
兩人碰杯時,宴會廳傳來熱烈的掌聲,一幅名為《和平之翼》的抽象畫以12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