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當完顏宗弼已經做好了渡河的準備工作之時,一個曾經就讀於北宋時期的太學生突然出現並請求麵見他。這個太學生對完顏宗弼說道:“太子,請您不要離開!京城仍然可以堅守下去!嶽少保即將撤退了!”聽到這句話,完顏宗弼急忙問道:“嶽少保帶領著區區五百名騎兵就能擊潰我軍十萬精銳部隊,京城內外的人們都日日夜夜期盼著他的到來,怎麼還能說是可以守住呢?”太學生回答道:“並非如此,自古以來,沒有哪個權臣能夠在朝廷內部掌握大權,而在外的大將還能建立功勳的!依我之見,嶽少保恐怕連自身安危都難以保證,更何況想要取得勝利呢?”完顏宗弼聽了這個人的話,恍然大悟,於是決定暫時不再過河。
果然不出所料,南宋的第一大奸臣宋高宗趙構對於北伐抗擊金兵這件事,表現出了極其反複無常的態度。一旦戰場形勢對宋軍有利,他便立刻改變主意,傾向於自我保護,並多次含蓄地命令嶽飛停止前進。
到了七月上旬,秦檜趁機指使他的同黨、殿中侍禦史羅汝楫向皇帝上書,說道:“如今士兵數量稀少,將領不足,百姓困苦,國家資源匱乏,如果嶽飛繼續深入敵軍,豈不是很危險嗎?希望陛下頒布詔令,讓嶽飛撤軍回來吧。”使趙構下定決心,大約在七月八日或稍後,向嶽飛發出了第一道班師詔。
公元一一四零年,南宋紹興十年,農曆七月十八日。這一天,嶽飛派遣部將張憲、王貴等人率嶽家軍主力自臨潁出發,殺向開封。就在同一天,朝廷發出的第一道班師詔也送達嶽飛軍中。嶽飛明白,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但他不甘心,不願放棄眼前即將到來的勝利。於是,嶽飛不顧自己的安危,毅然決定再次上書皇帝,懇請繼續北伐。
嶽飛在奏書中寫道:“據查,金軍主力已全部聚集在東京(開封),且屢次戰敗,士氣低落,內部和外部都震驚不已。根據情報人員的報告,金軍準備放棄他們的糧草輜重,迅速渡過黃河逃走。現在,各方豪傑紛紛響應我們,士兵們奮勇作戰,天時、地利、人和,我方已經占據優勢。如今大功即將告成,時機一去不複返,如果錯過這個機會,實在可惜!我日夜深思熟慮,希望陛下能夠考慮清楚。”
然而,僅僅過了兩三天,嶽家軍的先鋒部隊已經抵達朱仙鎮,距離故都開封僅四十五裡。此時,金兵統帥完顏宗弼已經逃離開封,嶽家軍士氣高昂,勝利在望。可是,就在這關鍵時刻,嶽飛卻在短短一天內連續收到了十二道金牌。這些金牌是用最快的傳遞方式——金字牌發出的,每一道金牌都代表著緊急軍情或重要命令。
嶽飛看著手中的金牌,心情沉重。這些金牌不僅傳達了朝廷要求立即撤軍的旨意,而且措辭嚴厲,沒有絲毫商量餘地。更讓嶽飛感到震驚的是,朝廷命令他立刻率領大軍班師回朝,並親自前往臨安麵聖。嶽飛看著如雪片一般的金牌,心中充滿了憂愁和哀傷,他皺著眉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絕望。這些金牌代表著皇帝的旨意,但此刻卻讓他感到無比沉重。他想起自己多年來的努力與付出,以及那些與他一同奮戰的士兵們,他們曾一起經曆過無數次的生死考驗,如今卻要因為這荒謬的命令而功虧一簣。想到這裡,嶽飛不禁悲從中來,淚水順著臉頰滑落。
嶽飛悲憤地說:“由於這荒唐的命令,我們十年來的努力都白費了!並不是我不儘職,而是奸臣秦檜耽誤了陛下啊!”他的聲音帶著憤怒和不甘,回蕩在空氣中。
然而,在朝廷的高壓下,嶽飛不得不遵命班師回朝。當百姓得知這個消息後,紛紛前來阻攔嶽飛的隊伍,他們哭泣著,擔憂金兵會因此報複:“我們戴著香盆,運送糧草迎接官軍,現在金兵全都知道了。如果相公走了,我們就沒有活路了。”嶽飛無奈地歎了口氣,含著淚取出詔書給大家看,說道:“我不能擅自留下。”聽到這話,人群中的哭聲越發響亮,震撼了整個原野。
當軍隊撤退到蔡州時,又有大批的百姓聚集在衙門內外,人數甚至超過了之前。他們痛哭流涕,不舍得嶽飛離開。麵對此情此景,嶽飛心情沉重,他知道這些百姓對他寄予厚望,但他無法違背朝廷的旨意。他隻能默默地站在那裡,看著眼前的一切,心中滿是無奈和悲痛。隻見那名進士率領著眾人恭恭敬敬地向嶽飛叩首,一臉誠懇地說道:“我們這些人深陷在這肮臟之地已經超過十二年了啊。聽說宣相您整頓軍隊向北而來,誌在恢複失地,我們每天都期盼著您的到來,真可謂度日如年。如今您的先頭部隊已經抵達,舊日的疆土也逐漸得到了恢複,那些醜惡的敵人像野獸一般逃竄,民眾們正在慶祝可以回家團聚,他們認為自己終於有幸擺脫了異族人的統治。然而突然聽聞宣相您要班師回朝,實在令人費解,宣相即使不把中原地區的子民放在心上,難道就忍心舍棄即將成功的功業嗎?”嶽飛默默地看著他,眼中閃過一絲無奈和痛苦,他知道自己無法回答這個問題。於是他從懷中取出那份班師詔書,遞給了那名進士,並對眾人說道:“我也是迫不得已才做出這樣的決定,請你們體諒一下吧。”眾人接過詔書一看,上麵赫然印著朝廷的大印,頓時明白了一切。他們紛紛低頭不語,但心中卻充滿了悲痛與失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