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萬俟卨等人根據秦檜的指示向朝廷上奏,建議對嶽飛判處死刑,對張憲處以絞刑,對嶽雲判徒刑。當天,宋高宗趙構批準了這個請求,並下令:“嶽飛特彆賜予死刑。張憲和嶽雲按照軍法處置,命令楊沂中負責監督執行死刑,同時要增派士兵加強防守。”
也許是因為趙構覺得自己對不起嶽飛,內心有愧,所以將處斬改為飲鴆服毒,讓他保留一具完整的屍體。而在大理寺獄中的嶽飛,看到眼前這副架勢,心裡已然明了,自己怕是難以逃脫一死的命運。他不禁歎息著,回想自己這一生,始終主張北伐,然而如今北邊的疆土卻一寸未收。不僅如此,自己還即將含冤死去,實在令人可悲可歎可惜啊!就在這時,有人送來了鴆酒。嶽飛緩緩地拿起酒杯,感慨萬分地說道:“真乃時也運也命也……罷罷罷。”話畢,他毫不猶豫一飲而儘。
一旁的太監靜靜地注視著嶽飛,眼中流露出一絲不忍。這位公公深知嶽飛的冤屈,此刻隻能懷著敬畏之情,默默將目光投向嶽飛。隨後,他回宮向官家稟報嶽飛已喝下鴆酒。
此時,嶽飛已經毒發身亡,但李明的靈魂卻仍在那裡徘徊。他清楚地知道,天下人誰人不知道嶽少保是被冤枉的呢?萬俟卨和羅汝楫費儘心機收集證據,甚至不惜對嶽飛嚴刑拷打,最終卻隻得到了三個字——莫須有。誰不知道嶽家父子是被冤枉的?但又能怎麼樣呢?想殺他們的是南宋官方,而那個唱白臉的秦檜隻是個傳聲筒而已。如果天下的民憤越來越大,有造反之勢,趙構還可以殺掉秦檜來平息眾怒,這也是給天下黎民百姓一個交代。
李明陪伴著嶽飛,一同走過了無數場戰鬥。他的身上布滿了數不清的傷痕,每一道都是他們奮鬥曆程中的見證。他們曾取得過無數次勝利,但因那可惡的朝廷,他們失去了太多的成果。在風波亭和大理寺內,他們承受了多少痛苦與折磨,遭受了多少毒打!這些事,李明深深銘記於心。
若能完全掌握嶽飛的身軀,李明必定會帶領麾下的背嵬軍發動叛變。向北打金國他們可能要一步步的推進;向南打宋則是直搗黃龍。到時候就算不稱帝,也要做一把曹操或霍光,到那時先除掉趙構,後斬殺秦檜等奸臣。然後尋找一個傀儡皇帝,統一朝廷中所有聲音——那就是北伐,然後集全國之力定能殺的那金人丟盔棄甲,等待自己攻破金人首都,迎接先帝歸來之時,那時自己便是諸葛亮,而且是北伐成功的諸葛亮。然而現實卻是,自己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曆史的車輪無情地碾壓著原有的軌跡,自己卻無能為力,獨自麵對著這一切的發生。
嶽飛在大理寺獄中遭受酷刑折磨,最終被殺害,年僅39歲;他的兒子嶽雲以及部將張憲也一同被斬首。嶽飛的供狀上僅僅留下了八個令人痛心的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這八字仿佛在向天訴說著他的冤屈與悲憤。
此後,嶽飛和張憲的家產全部被朝廷沒收,他們的家屬則被分彆發配到廣南、福建等路的州、軍,受到嚴格監管。當嶽飛的死訊傳遍天下,無數百姓聞之無不落淚。而這個消息傳到金國後,金國的大臣們卻舉杯歡慶,甚至有人說道:“從此以後,宋金兩國的和議必將穩固如山!”
嶽飛含冤遇害之後,南宋王朝的百姓們無不悲痛欲絕,人們將嶽飛視為民族英雄,但卻無法挽救他的生命。在嶽飛被殺害後的那個夜晚,有一個名叫隗順的獄卒,冒死將嶽飛的遺體從杭州城背出,並安葬在了錢塘門外九曲叢祠旁。隗順知道這樣做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風險,但他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這麼做。因為他相信,嶽飛的英名應該得到尊重,他的精神也應該傳承下去。
隗順一直默默地守護著嶽飛的墓地,直到臨終前,才把這個秘密告訴了自己的兒子。他希望兒子能夠繼續守護好嶽飛的墓,讓這位偉大的將領永遠安息。紹興二十五年,奸臣秦檜終於病死。這對於南宋王朝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消息。許多人認為,秦檜的死亡意味著他們可以為嶽飛討回公道,恢複名譽。於是,張孝祥等一些正直之士紛紛上書朝廷,請求為嶽飛平反昭雪。然而,當時的權臣萬俟卨卻堅決反對為嶽飛昭雪。他仗著自己的宰相大權,對高宗趙構說:“虜方顧和,一旦錄故,將疑天下心,不可。”意思是說,如果現在為嶽飛昭雪,可能會引起金國的不滿,破壞兩國之間的和平關係。
紹興三十一年,金海陵王完顏亮率領大軍南下侵略南宋。麵對強敵入侵,南宋王朝的人民再次燃起了強烈的抗金熱情。在這種背景下,官員杜莘老、太學生程宏圖、宋芑等人紛紛上書朝廷,要求為嶽飛平反。他們認為,隻有為嶽飛昭雪,才能激勵士氣,鼓舞民心,共同抵抗外敵。這些正義之士的呼聲越來越高,終於引起了朝廷的重視。高宗趙構開始重新審視嶽飛案件,考慮是否應該為其平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