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室如飯堂一般大小,足以容納百餘名學子共同上課,小教室一般二十來人左右便能恰好坐滿。
識字的人多,自然是要大教室才能容納那麼多人一起學習。
當然,儘管大周朝規定了參加科舉考試的學生最少需要學習三百日才能參加科舉,但這並不代表李涉他們這些就必須要在大教室裡學習那麼多天。
範煉安排的月試除開之前所述的目的之外,還有一點便是通過月試來確定各人的天賦,從而提前給大家完成分科。
畢竟童生?
對於連助教都是秀才的薛陳學堂來講,那玩意實在是太簡單了,如果考試的時候自己名下有那個學子連童生都考不到,那直接驅逐下山就得了。
不然……
免費的食宿養了你三百天,你連個童生都考不過。
那還留在這裡乾嘛?
回到正題。
李涉等人進入中西側位置的教學區以後並沒有馬上就進入了教室,而是集體被安排著站在了各教室之間的那塊平地上。
《禮記》有言:“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冠者,禮之始也……”
古人認為:先正衣冠,後明事理。
在李涉他們由夫子帶入教室正式學習之前,需要完成拜師禮儀,其中首先要做的,便是這正衣冠。
等眾人列隊整齊站好之後,山長範煉率先走到了近前。
他麵前距離最近的幾人不是彆人,正是李涉、吳善澤、薛蟠他們三個。
之所以會如此,則是因為之前於文三人下跪的緣故。
學子們聽到消息之後,意識到了這幾個不好惹,所以對他們都是避之不及,連列隊時也是儘可能的讓著。
這樣的巧合之下,李涉三人便站在了正前方,還剛好麵對範煉。
接下來,在一眾學子羨慕的眼光下,範煉依次給麵前最近的李涉、吳善澤、薛蟠三人整理了一下衣服。
然後微笑著望著三人,溫和的說道:“這讀書呐,本就是少壯的功夫,你等此時離家雖然年少,但忍此一時之苦卻能抵終身之事,所以應放下心中隔離,全心全心用於書本之上。”
“山長說的是。”
李涉幾人應聲行禮。
範煉滿意的點了點頭,接著表情一凝,抬起頭來,鄭重的對眾人囑咐道:“此後時光,我將暫為爾等之師,望爾等用心學問,莫要辜負家人的期望,勿要黑發之時不勤學,到白頭了才悔遲,莫使光陰惰寸功啊!”
“山長說的是。”
眾學子齊聲回應。
其餘夫子或助教等範煉說完之後,便進入到了人群之中,依次給眾學子走了個整理衣服的正衣冠儀式。
正衣冠結束之後,眾人恭立片刻。
過程中幾位助教拉開了眾人正麵對著的那間教室的大門,裡麵嫋嫋檀香盤旋,背後是隱約可見的孔子畫像。
範煉接過香來,高聲道:“拜聖人!”
說罷,便躬身下去,連續三次。
他作為學堂的山長,行的是布學之事,自然不用跪地磕頭。
那些夫子也是如此,隻是他們相較於範煉,多行了三次躬。
眾位學子則是在助教的帶領之下,跪地磕頭足足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