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日漸西落,趙宛舒抬眼看了看,挽起袖子,就開始琢磨晚上的大餐。
因為要給久未回家的爹和大哥接風洗塵,趙宛舒就打算好好露一手。
按照鮮有的食材,她準備做兩個硬菜,再做一個湯並著兩三個素菜,這樣也夠他們一家六口吃的了。
大棒骨早在中午就煲上了,這熬了兩個時辰,裡頭的骨髓都給熬出來了,湯早就熬得奶白奶白的,打開蓋子迎麵而來的都是香味。
趙宛舒先是盛出了一小碗濃湯備著等會他用,然後再把之前曹嬸子特地送來的山藥,洗洗切上,倒入剩下的骨頭湯裡。
這樣一來,又能中和湯裡的油膩感,又能添上山藥的清甜,一鍋上好的山藥棒骨湯就準備完畢了。
至於上午買的雞,已經被趙榮貴給處理乾淨了,考慮到林彩雲的孕婦口味,趙宛舒就琢磨做個德州扒雞。
雞早被她放到冷水裡浸泡了一個多時辰,血水都泡出來了。
趙宛舒把雞給撈出來,動作麻利地在其頸部劃出漂亮的刀口,把雞的雙翅從刀口處交叉插入,再從口腔中向左右伸出。而兩隻雞爪則是交叉塞入腹腔,如此就擺成了鴛鴦戲水的造型,也更加便於控淨水分了。
趙宛舒看著忍不住為點頭,然後就是給雞上色的問題了。
家裡現在不缺糖了,這時候的糖並非是雪白色的,而是偏黃色的,但這卻更便於著色了。
趙宛舒把糖倒入鍋內翻炒成焦糖後,就加入適量的水分熬製,不過在熬製的過程中防止粘鍋燒焦,就得不停地翻炒,這樣才能熬出漂亮的糖色。
等糖色炒出來後,雞的水分也瀝乾得差不多了,就把雞往鍋裡滾一圈,把糖色均勻地裹上去,等到晾乾後,再重複一次塗抹晾乾,雞就穿上了焦糖色的外衣了。
這就要開始炸了。
目前沒有什麼植物油,甚至有些香油比豬油還貴的。所以家家戶戶用的都是豬油,而家裡的剩下的豬油不多了,趙宛舒乾脆把所有的豬油都下下去了。
雪白的豬油滾入鍋裡,隨著灶下火燒騰,豬油很快就滋滋地化開了,等油溫七成熱,趙宛舒就迅速地把上色的雞送入鍋內炸。
裹著糖衣的雞很快炸出漂亮的焦色,通體發亮。
這主要是為了固定顏色,倒是不需要炸熟,所以很快就被撈出來瀝油。
這油還要用,所以暫時也不需要弄出來。
趙宛舒在旁邊又生起了個火堆,用石磚堆出個小灶,放上小砂鍋。
德州扒鷄最關鍵的味道就是這一步了,砂鍋裡倒入剛才留下的骨頭濃湯,然後再往裡頭扔八角香葉、花椒生薑,桂皮丁香、白芷陳皮等二十多種藥材。
再把瀝乾油的雞放進去,再添加清水沒過雞,不需要放多餘的調料,隻要加點鹽作為調料就好。
德州扒雞必須讓雞整個不能浮出水麵,不然會有入味不均勻的現象出現,所以,必須用洗乾淨的石頭把雞壓在小砂鍋底部。
等大火煮沸後,就用文火慢慢熬製,等她爹他們回來,應該就能拿出來脫骨吃了。
時間不多了,趙宛舒完成了一個硬菜後,就得馬不停蹄準備下一個了。
她擦了擦汗,目光落到了五花肉上。
德州扒雞味道屬於鹹口,接下來就做個酸甜口的。
夏天本來天氣就熱,大家都胃口不佳,何況是從外頭曬過太陽回來的,那就更沒胃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