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想的推辭,劉東陽也沒有勉強,笑了笑說道:“既然如此,那李學士便推薦個才學好的,來擔此重任吧!”
李想看了劉東陽一眼,知道他這是在幫自己,給自己拉攏人心的機會。
果然,隨著劉東陽的話音落下,一眾官員紛紛看向李想,期盼他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可以說,隻要李想指定誰來擬旨,誰便會對李想感恩戴德。
李想嘿嘿一笑,也不矯情,朝著劉東陽拱手道:“下官覺得張修撰,乃是狀元出身,替陛下擬聖旨,再合適不過了。”
劉東陽聞言,頓時哈哈一笑,看向張集,“狀元郎,那就有勞你了!”
說著將初稿遞給張集。
一眾官員見狀,不由臉上浮現失落之色,但是也不敢說什麼。
張集聽到李想竟然推薦自己,頓時扯了扯嘴角,心裡冷哼一聲,“算你識相!”
張狀元雙手接過初稿,便看了起來,暗暗決定,一定要拿出自己最高的水平,給李想看看,自己才是名副其實的一甲進士第一名。
然而,張集看著看著就不對味了。
怎麼是關於李想的聖旨?
尼瑪,沒這麼欺負人的。
一瞬間,張狀元又心塞了,剛剛起來的鬥誌,又蔫了下去。
這封聖旨的內容,正是讓李想成為會試同考的聖旨。
這次會試的主考、副主考、同考官,早就定了下來。
主考依舊是吏部尚書楊慎,副主考東陽大學士和國子監祭酒,五名同考為各部官員。
因為李想的原因,要增加一名同考,自然是要出聖旨。
以前也有過增加同考官的例子,這倒也不是什麼大事。
不過,既然要出聖旨,聖旨內容自然是要誇一誇官員的好,“比如,某某某才學過人,博學多才,特任命會試同考,什麼什麼的”。
這就有些為難張狀元了。
要他罵李想還差不多,現在還要誇他,這不是要人老命嗎?
張集昧著良心,在空白的聖旨上誇著李想的好,這個過程是痛苦的,每寫一句李想的好話,張狀元就心如刀割一般的難受。
一封聖旨寫下來,張集是要多難受有多難受,還得儘量將誇李想的詞語,用的平淡些,又是傷神的地方。
最後,還要被內侍太監吐槽,真夠慢的。
張集不由得對李想恨的咬牙切齒起來,自從遇上這個探花郎,他這個狀元就沒好過。
始作俑者,將包袱甩出去之後,就和劉東陽回公房了,兩人一邊喝茶,一邊聊著天。
劉東陽著迷詩詞,李想正好對詩詞頗有研究,最關鍵的是他見識過,比這個世界段位要高很多的詩詞,談古論今起來,也是頭頭是道。
有時候,不經意的一句話,就能讓東陽大學士眼前一亮,細細品味之下,覺得大有道理。
一時間,東陽大學士都不舍的走了,李想倒是無所謂,這老頭,也算是個純粹的人,左右無事,便與他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