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廣城風微涼。省委樓一間小會議室的燈沒有滅,白板隻留八個字:十年樹人,製度育人。
桌上攤著一疊被改得發紅的紙,頁角被反複折起,像被時間磨出的齒。
行文不走套話,李一凡把“序”寫成一張作戰圖。他先畫三條縱線:學校、機關、企業;再拉四條橫線:選、育、用、評。
兩兩交叉處各寫一個字——證。他用筆按住這個字:所有承諾、所有成長、所有升遷,都要有證據。
序言第一段,定宗旨:以群眾看得見的變化,檢驗乾部學得會的本領;以可複製的規則,養成可傳承的隊伍。第二段,定節拍:十年三段,三年一評,年年有回頭看;不為改革設紅線,隻為群眾設底線。
他把“真題庫”放在最前。失敗樣本公開課不是恥辱,是課本;每一段錯誤與改正,剪成十分鐘短片,按主題入庫:窗口並聯、工地驗收、家風回執、容災對齊、走廊證辦理。
學員入校第一天,先看紅點再看綠線,先答為什麼,再談怎麼做。
乾部學院不去遠郊,落在離群眾最近的地方:政務大廳、工地控製室、樣機倉、紀檢談話室,都要安靜幾小時,變成教室。講台沒有高椅,隻有白桌與秒表。
講師不是名義上的專家,是剛把錯講清楚的人。課堂結束,群眾點評計入成績,回執亮起才算結課。
他把“輪崗交叉”寫進學製。主位與副位互換三個月,基層與省直交叉六個月,跨省走廊流動十二個月。
三段結束,各有一次“回到原點”的複盤,把換位時踩過的坑、拆過的流程、補過的回執,複原為三張圖:路徑圖、責任圖、情緒圖。圖不講花頭,隻掛在學院的走廊上,供後來人指點。
家風不當附錄,納入主課。開學第一周,家屬和學員一起簽十條短句:不以家為權力延伸,不以情替代流程,不以熟掩蓋證據。
親友回避三清單、飯局拒絕卡、家企報備表同步上雲,家風回執達成率寫進學員畫像。誰把家風簽名撕下一聯帶走,另一聯入庫,成績就會亮起一盞小燈。
“製度上雲”不隻對外公開,也要反向倒逼學習。凡是改寫過的條款,學院後台自動推送,學員限時答題,答錯不是扣分,是立即補看對應失敗樣本。每一次補看都有時間戳;一年內同一處再錯,直接觸發帶教責任。
他把“師資”寫得很直白:講真話、交真賬、做真題。學院首批導師名單裡,既有把並聯短表壓到三步的處長,也有把甩掛通道重做標識的工程師,還有讓老人版入口再推半步的窗口小妹。
導師費不高,唯一的禮遇是在導師證背麵,印上“群眾給分”的平均值。
序裡專寫一段“企業課堂”。凡星投資把托底與退出路徑當成練習題,按項目拆解資金流、時間軸與合規線。
創業者不聽宣講,直接拿融資腳本過一遍,研發占比紅線與退出條款放在屏邊;誰能用白話把條款講給工人聽,誰才算過關。學院不頒“優秀創業者”,隻認“交樓證據”。
他又加一段“學校育種”。與嶺南高校建“政務標準研究院”,用實景數據做案例;與職校共建“流程工匠班”,把窗口操作、容災腳本、影像留痕寫入課程;設“走廊獎學金”,獎勵能把他省錯誤樣本翻譯為嶺州腳本的學生。畢業答辯不講ppt,隻演一段真實辦理,把回執在台口亮出來。
“評價”不能隻看卷麵。他把三條曲線刻在序言裡:速度曲線、方法曲線、膽識曲線。速度看閉環中位數,方法看可複製件產出,膽識看是否敢把錯攤在台口、敢接硬骨頭。三條曲線不同步時,導師須寫出原因,群眾點評做注腳。
他要求學院裝上“反吹風”閥門。對表功與包裝設門檻:凡是錄像隻拍臉不拍手、文章隻寫形容詞不寫證據的,統一退稿;凡是課題隻有概念沒有腳本的,統一退回。學院門口的顯示屏,先滾“退”的名單,再滾“過”的名單。丟臉一日,長臉一生。
“輸送”更要硬。組織部把“位以才進、戰果說話、群眾給分”寫進畢業證背麵。凡通過三段學製的,優先進入觀察期崗位;觀察期裡,誰能在不打電話、不走後門的條件下,靠平台把事做成,誰就把座椅坐穩。座椅背麵有編號,有一天會被拍給全省看。
他把“外省共課”寫成一頁。走廊省份共建課程,共享失敗樣本與走廊證腳本。鄰省乾部來嶺州不看歌舞,隻看紅點;嶺州學員去鄰省不上香,隻上講台。相互給對方的“紅卡”不留情麵,複盤錄像刻進學院的鋼櫃裡,鑰匙由三省共同保管。
序言的最後一頁,他寫“十年樹人”的路線圖:第一年,學院成型、真題入庫;第三年,輪崗節拍穩定,曲線可讀;第五年,導師譜係清楚,標準成冊;第七年,走廊共課成熟,“不可複製清單”減少一半;第十年,乾部畫像穩定、群眾信任度長期高位,學院淡出熱點,成為地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寫到這裡,他停了停,給自己加上一句自警:樹人先樹己。於是又把“書記必須上第一課”補在序尾。第一課是他站在白桌前,把自己在瀟湘時的錯誤與補救一一講出,把“題海戰術”的舊習慣當眾扔進廢紙簍。鏡頭對準手,字幕隻寫三個詞:慢、穩、準。
天色微亮,序言成稿。他沒有收起筆,把“十年樹人計劃”壓在透明指數平台首頁旁,兩個頁麵並排,像兩個齒輪互相咬合:平台給證據,學院給隊伍;製度長牙,生態長根,乾部有尺,群眾給分。
上午,試行版就掛到了學院內網。首頁最醒目的,是“報名須知”,隻三條:準備好失敗講義;準備好一段把術語掰成白話的視頻;準備好一紙家風簽名。下麵一行小字:不合者,改後再來。
第一批報名信息跳得很快。廣城一個年輕科員附上他把拒簽記錄搬上牆的完整過程;灣南一名控製室工程師上傳“風雨夜換牌”的全過程;嶺北一位實驗員附了一張白話工藝卡樣本。群眾點評像水一樣湧進來:把箭頭再畫粗一點;把老人的步幅再量一次;把回執短信截屏放在最後。
學院把紀錄片當教材。第一集《失敗者公開課》被放在開欄,第二集《容災自檢》放在側邊,第三集《老人版入口的半步》標注“必修”。學員在評論區回帖:看完第一集,手心冒汗;看完第二集,明白了為什麼“夜裡更要穩”;看完第三集,想到家裡的老人。
企業課堂裡,凡星設置了一個“空白項目”,把融資腳本、退出路徑、合規紅線全部留空,讓學員與創業者在十分鐘內一起填滿。牆上定時器滴答作響,最後一秒落下時,隻有一個條件——回執必須能立刻亮起。誰把燈點亮,誰的名字就會上牆。
家風課上,一位乾部把拒絕飯局卡擺在桌邊,說那一刻手在抖;另一位在簽名板邊講述如何勸親友退出敏感區;還有人拿出那枚被紅卡的處分,複盤自己當時“想省一步”“省不得”。這些不是表演,學院把錄音與影像按原樣上傳,學員的心被鋒利地劃了一道口子,又被縫起。
序言在省內發出之後,四九城打來電話,提議把這套“樹人計劃”納入全國“乾部實戰基地”框架。李一凡隻提兩點:先走樣本,再走榮譽;先掛不可複製清單,再談複製。他沒有說壯語,隻讓秘書把失敗樣本冊快遞過去,封麵寫四字:照做照改。
傍晚,學院門口的顯示屏亮出第一批“開班名單”。名字下麵沒有美辭善語,隻有各自的“真題標題”:某窗口並聯節拍重構、某通道標識刷新、某樣機倉白話卡落地、某縣“走廊證”對接。名單末尾是一行小字:講真話、交真賬、做真題,歡迎旁聽。
夜來風起,廣城的燈沿江展開,像一條穩住的線。透明指數首頁三行體檢仍在跳動,右下角多了一條新數字:今日“樹人計劃”報名3274人,家風簽名回執6128份,失敗樣本上傳289段。數字像細珠連成串,從平台邊緣滑到學院首頁,最後落在那行刻得很淺的字上——十年樹人,今日開筆。
喜歡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