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部的長桌隻擺三疊紙。左邊是難崗清單,中間是觀察期崗位,右邊是家風並聯回執抽檢表。會議一開始,李一凡把三疊紙互換位置,讓每個人都先看右邊的家風表,再看中間的崗位,最後才看左邊的難崗。
牆上的白板保留四格:誰提,誰辦,誰簽,誰負責。四格下方新增兩行:群眾端兩次點亮,家風回執編號齊全。組織部長點頭示意執行,記錄員把這兩行用粗筆描了一遍,墨跡發亮,像把節拍按進牆體。
年輕處長的簡曆裝訂成薄冊,第一頁隻留三行關鍵履曆。一個乾過口岸流程,一個盯過交付專班,一個做過數據中台。李一凡沒有問寒暄,把三本薄冊對折劃線,依崗位一一落位,當場生成三枚觀察期編號。
用人規則宣讀為九句話,前四句講資格,後三句講硬杠,中間兩句講容錯。資格隻認戰位記錄,硬杠是難崗優先與群眾給分,容錯是在邊界之內試錯不殺。宣讀聲不高,卻把屋裡的舊習慣壓下去半寸。
一張條子從會桌另一側悄悄遞來,上麵寫著推薦人名與背景。李一凡不接,讓秘書把條子貼進鏡像證據頁的爭議池,備注四個字,不予置換。屏幕右上角隨即亮起編號,任何人都可以點進去看理由與邊界。
第一封火線任命被打印出來,落款時間卡在上午十點整。春城口岸並聯試跑由那位工科出身的年輕處長牽頭,責任位同步寫進口岸控製室的屏幕底欄。控製室傳來短促回執,語氣平靜,動作很快。
第二封任命交給交付專班。那位法學背景的年輕處長接表時背挺得很直,手心微汗卻沒抖。任命書背麵用紅筆寫了四個節點,鑰匙畫麵縮略上牆,複位時長每日回填,群眾留言對接專線,異常二十四小時掛紅。
第三封任命遞到技術席。數據中台出身的年輕處長接住了鏡像證據頁的運營席位,當場提交改版清單,首頁右欄鎖定兩分鐘複刻入口,左欄置頂紅黑同屏,底部加上動作詞詞庫。清單不長,都是硬釘子。
組織部的老資格輕咳一聲,提出過渡建議,理由是隊伍需要緩衝。李一凡在白板空格寫下兩個字,對賭。賭的是三十天曲線,賭的是群眾端點亮次數,賭的是家風回執抽檢是否達標。緩衝兩個字當場擱置。
家風並聯回執抽檢翻倍啟動。係統連夜發出提醒,代簽出列,晚簽說明。一位廳級乾部因晚簽三日自動降出主戰位,組織部長本能地看向李一凡,得到的隻是白板上一句短注,製度不讓位於麵子。
午間十分鐘短會隻做一件事,盲測。組織部、督查室、政務服務中心、口岸專班四路同時打給隨機縣區,要求複述並聯短表與家風回執的要點。電話那頭有人一口氣講全四步,也有人卡在第二格,盲測結果即時上牆。
秘書把難崗清單翻到第三頁,幾個最苦的縣區被單獨標出。李一凡把三位年輕處長的第二戰位寫在這頁空白,要求觀察期半程下沉到基層暗訪,隨時切換戰位,隨時把樣本帶回。切換像在跑步中換鞋,容錯但不脫節。
午後第一道冷風是來自某州的既得利益反彈,提請協調把一名資深處室負責人留在原位,理由是熟。組織部長看向主位,李一凡隻抬手指向鏡像頁。留在原位可以,但必須在兩周內把複位時長壓到同類前三,否則調出主戰位。
企業課堂的椅子坐滿,屏幕上不是宏大願景,隻有三先三不的拆解版。李一凡把麥克風放到桌沿,不做動員,隻用五分鐘把人事硬杠講清:難崗優先,群眾給分,家風並聯回執。講到第三條時,屏幕右下角跳出一條代簽警示。
組織部的年輕乾事提了一個操作細節,群眾端兩次點亮如何防止刷分。技術席立刻給出方案,隨機回撥與交叉驗證並行,回撥失敗自動掛紅,掛紅一周不複位撤銷本次計分。話音落下,係統彈出測試結果,參數生效。
傍晚前的突擊檢查安排在政務服務中心。李一凡站在人群之後,沒有清場,不打招呼。窗口人員按流程走表,影像位穩定。一個中年男子試圖插隊求快,被旁邊的誌願者拉回黃線。誌願者胸牌上寫著三個字,旁聽員。
旁聽製度是在嶺州試過的工具,此刻在春城落地。每天抽簽產生的十位旁聽員站在隊尾,手持簡單表格,記錄窗口動作與時長。表格隻有勾選項,沒有敘述格。敘述會走神,勾選會聚焦。
組織部帶來兩份名單,一份是掛紅超過兩次的單位,一份是群眾留言最多的亮點窗口。李一凡把兩份名單互相對照,把兩個單位對調位置,讓亮點窗口的負責人兼任對口輔導。對調沒有儀式,傳達隻有一句,今天起上手。
某縣的乾部向上級吐槽指標太硬,準備寫一篇長文闡述困難。組織部長沒有接文,把鏈接發回去,要求先在鏡像頁掛出本周的失敗樣本,再談筆下的困難。失敗樣本掛上去,評論區的同情少了,求助清單反而明確。
人事處遞來任前談話模板,語言溫和,句式規整。李一凡把模板分成三段,刪去褒揚,隻留邊界、節拍、後果。談話從五頁壓到一頁,末尾加上群眾端投訴入口與編號規則。簽名那一刻,三位年輕處長都抬頭看了一眼那行小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晚飯後,組織線上報一例突發。有乾部以照顧家庭為由申請回避難崗。家風並聯回執顯示家庭支持意見欄是同意兩字,係統判定申請無效,建議轉為節律優化。李一凡批示一個詞,換班。換班不是退縮,是把個人節律和崗位節拍對齊。
口岸並聯試跑的夜間演練繼續,抽簽台封箱開啟的動作被連拍三次,核權屬後台對齊字段無誤,並聯路徑兩處出現擁塞,回執燈亮起延遲一秒。技術席把延遲記錄進日誌,標注為可以接受的波動,不做誇大,不做遮掩。
組織部例會上,有人提出把觀察期延長到半年給新人緩衝。李一凡搖頭,三個月足夠驗證方向,剩下的時間留給戰位迭代。延長隻會鬆懈,鬆懈之後回到說辭,回到說辭後,再想拉直就要付加倍的力氣。
群眾留言頁出現一條短評,寫的是政務中心某窗口今天減少了兩次往返。留言被係統抓取為亮點,掛到組織部側欄。側欄不是錦旗牆,是方法牆。方法牆的每一格都要求寫清工具、節點、時長三個元素。
深夜的電話打到三個難崗縣區,暗訪式問詢流程細節。有人在電話那頭如數家珍,有人還在翻紙找對詞。李一凡沒有責備,隻要求明天十點前,把並聯短表背出並錄入影像,背錯不用罰,背對了當場開跑。
組織部長臨走前問了一句,三位年輕處長如何保護。李一凡把二字落在紙角,證據。保護不是情感,是清清楚楚的證據鏈,是群眾端兩次點亮,是家風並聯回執抽檢合格,是曲線的下壓。他把紙角撕下,放進記錄夾,像把一句話釘進製度。
窗外的風把樹影壓在牆上,斑駁像水波。辦公室的燈光被調暗,屏幕上隻剩白底黑字。觀察期編號在右下角緩慢遞增,像一串正在呼吸的數字。呼吸均勻,說明節拍在,說明隊伍開始接受新語言。
最後一項,是把難崗地圖和乾部畫像疊加。疊加之後,空白區被圈出,意味著還有位置要補,還有戰位要填。李一凡在空白處寫下三個名字,旁邊括號裡記上預備隊。預備隊不是邊緣,是下一次硬仗的第一梯隊。
夜過子時,組織部把當天的人事通報發到係統。沒有套話,沒有留白,隻有人名與節點,隻有編號與時長。通報頁最下方是一行很小的字,群眾給分可複核。複核意味著信任開始有抓手,抓手比口碑更結實。
李一凡把白板擦去一半,隻留下四格與兩行。誰提,誰辦,誰簽,誰負責。群眾端兩次點亮。家風回執編號齊全。六行字像六顆釘,釘住的是人事的氣口,也是隊伍的韌性。他收起筆,關掉燈,心裡有一種確定的安靜。
清晨的鬨鐘被調到七點。七點不是口號,是下一輪任命的開始。組織線已經開閘,水流往難處衝。難處衝開,隊伍的骨頭會更硬,城市的呼吸會更穩。穩到可以把掌聲關小,把編號開大,把每一盞綠燈點在該亮的地方。
喜歡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請大家收藏:()重生歸來:我誓登權力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