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在某個炎熱的夏日午後,將一盆涼水倒在了所有昏昏欲睡的官員的腦袋上。
醍醐灌頂。
旋即。
左都禦史葛成禮再次走出,其緩緩跪在地上,高聲道:“陛下,臣讚成沈檢討之意,常朝之用,大矣,不應縮減!”
“臣撤回所言的朔望朝之說,支持一旬三朝!”
若官員有不公要言,而內閣不接或不夠公正,常朝就是禦史言官們的主場,就是他們展現職能的最佳之所。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大殿右側的官員們紛紛出列,轉而讚成保持舊製。
這一刻,小萬曆也樂了。
依照沈念的解釋,一旬三朝有助於提高他的帝王之權。
大明兩京十三省,公務甚多。
小萬曆若全部親力親為,那定然會英年早逝。
但若是在常朝上操控所有重大事件,還能借助百官之力,敲打內閣,他自然求之不得。
常朝之上,他的權力最大。
這樣一想,小萬曆突然間對常朝沒有那麼討厭了!
與此同時。
張居正的臉上也流露出一抹笑容。
他也覺得沈念的理由有道理。
自張居正成為首輔以來,罵他專權,罵他是曹操、王安石的官員甚多。
他皆不願解釋,也解釋不過來。
而今。
常朝之上,若官員們能積極一些,多考慮一些實事,正是他期待的。
他不怕官員們找內閣的疏漏。
因為他身正不怕影子歪,一心為國,經得起各種考驗。
至於是否會削內閣之權,張居正根本不在意。
在小皇帝親政之前,大明朝沒有一人能對他的權力產生威脅。
張居正的境界思想要遠高於一般的官員。
心思全在新政上。
而在常朝上統一解決群臣之疑惑,他也能更好地開展新政。
張居正望了沈念一眼,麵露欣賞之意。
沈念在內書堂講課,不談時政,講學甚是純粹。
沈念在君前記注,苛守史官職責,撰史甚是純粹。
今日之事,沈念臨場發揮,言彆人所不敢言,一心為公,亦表現的甚是純粹。
張居正就是一個非常純粹的人,故而他很看好沈念。
今日,沈念一言,竟讓所有人都覺得有道理,都非常滿意。
此非常人能及也。
旋即。
小萬曆看向張居正,後者微微點了點頭。
小萬曆高聲道:“日後常朝,仍保持舊製,有遲到者,罰俸一月,每月遲到或請假兩次以上者,杖責二十!”
“另外,日後有對內閣票擬,朕之批紅所不滿者,可在常朝上言說,公議解決!”
頓時,群臣拱手,都甚是歡喜。
朝會結束。
沈念長呼一口氣,他官袍裡的內衫已經完全濕透。
幸虧剛才臨場發揮,拯救了自己。
不然下朝之後,還不知會有多少人指著他的脊梁骨罵,以後給他穿小鞋呢!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