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禦案前。
李太後緩緩站起,轉身看向張居正。
“張閣老,此書乃是在皇帝枕下發現,是誰獻給皇帝,我來查,但接下來如何教育皇帝,便交於張閣老與諸位日講官了!”
“臣遵命!”張居正鄭重說道,與一眾日講官躬身拱手。
隨即,李太後便離開了。
一眾日講官圍到禦案前,負責君前記注的沈念也迅速湊過去,終於看清了書冊的真容。
書名是:《武王討伐平話》,一本最初刊行於元代的神魔話本。
撕去的那一頁紙。
則是一幅名為“妲己化狐”的插圖。
圖上是一個身穿長裙、姿態甚是妖嬈的女子,其後麵還豎著九根毛茸茸的尾巴。
張四維、馬自強、申時行等一眾日講官都是倒吸一口涼氣。
這類話本小說,在民間書攤近乎泛濫。
但絕不應出現在小萬曆的眼前。
此書悖逆儒家論理觀念,佛教、道教、神怪色彩明顯。
更是有大量展現妲己妖媚、紂王荒淫無度的露骨描寫,不但文字細膩,還有栩栩如生的插畫。
大明皇帝怎能翻閱此等低俗肮臟的書籍!
沈念則是長呼一口氣,心情略微放鬆了一些。
他還以為小萬曆看的是“那個”。
不過依照小萬曆的年齡,既然已翻閱起了這類街頭閒書,距離偷偷看“那個”也就不遠了。
張居正麵色陰沉,輕捋長須。
“今年陛下被罰跪多次,再罰已難有懲戒之效,諸位都想一想,此事該如何解,接下來,咱們又該如何教?”
日講官陳經邦率先開口道:“下官建議,自明日起,更改日講書目,將《禮記》《大學衍義》《皇明祖訓》作為重點,為陛下闡述修身與治國之關係、令其自省。”
“下官建議,應對獻書者嚴懲,並對禁中嚴查,徹底斷絕陛下閱讀此類街頭俗物的機會!”
“下官建議,應令陛下寫罪己詔,此等劣行,必須立即禁止,讓他感到可恥,不然以後從他的枕下,不知會翻出來什麼書呢?”
“罪己詔?不妥!此事不能鬨得如此嚴重,不然丟的是咱們這些日講官的臉!”
……
日講官們各抒己見,認真討論起來。
沈念站在不遠處,並未參與其中。
對待青少年學子出現這種情況,他是有經驗的,但他不確定自己的方式,當下眾日講官能不能接受。
他安靜地站著,隻想做一個傾聽者。
雖然沈念也是日講官。
但他官職最低,今日做的又是君前記注的差事,冒然發言,略顯不當。
眨眼間,一刻鐘過去了。
張居正聽著眾日講官的討論,陰沉的臉色始終沒有得到緩解。
眾人所言,他也都想過,但皆不能解決此次的問題。
彆人可能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症結所在。
但張居正明顯感覺到——
隨著小萬曆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叛逆,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
有時看似乖巧。
實則是在人前表演,背後依舊我行我素。
這次藏的是民間閒書,下次沒準兒還會做出更離譜的事情。
此次被發現,重懲他之後,小萬曆表麵上是慚悔,實際上大概率會想出更隱蔽的方式藏書看書。
這才是張居正最擔心的。
他不想耗費大量心力與小萬曆鬥智鬥勇,而是想有一種方式,能讓小萬曆減少叛逆,不與他對著乾。
當下。
他公務繁忙,不可能事無巨細。
李太後對小萬曆的掌控又非常有限,不然不可能此書都放在小萬曆的枕下了,才被發現。
至於馮保,他攀附的是小萬曆。
有時即使小萬曆做了出格之事,隻要前者儘興,他便睜一眼閉一隻眼。
若出了差錯,也不過是有名小太監出來頂罪罷了。
馮保為的是,日後小皇帝親政掌權後,他依然受寵,依然能被厚待。
此外。
宮內的一些宦官、宮女、侍衛也明白這點兒,故而敢冒著風險投其所好。
這些情況,張居正都非常清楚。
……
片刻後,眾日講官商量出了兩種解決思路。
其一,輕懲。
即在以後的經筵日講上,加強小萬曆的禮法教育,令其經常自省,逐漸認識到錯誤。
其二,重罰。
令其寫罪己詔,並在列祖列宗的靈位前發誓絕對不再做此等叛逆之舉,使得小萬曆心生畏懼。
張居正聽完後,不由得搖頭。
“日講說禮,懲罰太輕,根本不足以懲戒陛下;至於罪己詔,懲罰太重且一旦用過幾次後,陛下可能就不在乎了!”
頓時。
眾日講官都麵露無奈,不知到底該如何解決此事。
突然,張居正注意到了不遠處站著的沈念。
“沈念,你可有彆的想法?”
沈念猶豫了一下,道:“閣老,我的方式較為另類,我講一講,諸位若能接受便接受,若不能,就當我沒說!”
“說。”
沈念道:“首先,我覺得皇太後應向陛下致歉。”
大明官員多尊稱李太後為:皇太後,奏疏上更是稱其為:慈聖皇太後。
唰!
一眾日講官都看向沈念,這個發言確實有些另類。
沈念緩了緩,挺起胸膛。
“下官以為,皇太後搜查陛下私寢,甚是不當。”
“不但無法做到令陛下不敢有任何不禮之舉,反而會使得陛下想儘一切辦法私藏更多物品,做更多隱蔽之事,還會與皇太後日益疏遠,甚至做任何事情都不願據實稟報!”
“皇太後若想讓陛下聽從管教,必須相信陛下,為陛下的生活留下一些自由的空間,此類暗自搜查之事,不宜再做。”
張居正認可地點了點頭。
他已經感受到了小萬曆對他的疏遠。
去年,小萬曆喊“先生、元輔”,他感受到的是師生之誼的溫暖,但當下他感受到的更多是客氣,是規矩。
“其次,下官以為堵不如疏,疏不如引。”
“陛下正值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的年齡,他日日聽講正史,自然對這類沒見過的街頭閒書更加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