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翰林,著作之庭也。
除修史外,製定教材亦為本職。
比如近年編撰的《增訂國朝館課經世宏辭》《皇明館課》《皇明館課標奇》《翰林館課》等等。
一眾修撰、編修、檢討雖不算著作等身,但各種類型的文章都能信手掂來。
詔類、表類、議類、論類、策類、序類、說類、頌類、賦類、箴類、讚類、跋類等,無一不通。
自古文人相輕。
翰林院內,向來都是誰都不服誰。
然當他們看罷沈念的《國子監訓誡課講稿》後,皆是愣了半天都說不出話來。
不得不承認,這類如火藥炸街般的訓誡稿,他們寫不出。
可能這輩子都寫不出。
往昔,他們大多認為沈念能夠以特例任日講官兼記起居注,全靠小聰明與運氣。
經此事後,他們不這樣想了。
沈念這般訓誡的本事。
莫說他們,即使馬自強與申時行兩位學士都不一定能做到。
將國子監一眾教習訓誡得啞口無言!
將一眾監生稱為廢物!
影射天下讀書人無實學實績,隻知高談闊論,譏議朝政!
言之有據,浩氣凜然。
實乃硬手段、大智慧,遠非常人所能及。
一眾科道言官迅速將沈念的訓誡稿背熟。
若能有幸巡視地方官學,沈念的《廢物論》將是他們訓誡一眾非舉人學子的利器。
……
訓誡稿傳到民間街頭不到三日,沈念便成了京師名人。
有貶有捧,有讚有諷。
上到七八十歲老叟,下到五六歲稚童,皆知沈念之名。
很多百姓並不知什麼是訓誡課。
隻聽得茶館裡有讀書人說“沈念有雲:翰林院教習無能,監生廢物”,便覺得沈念所言甚有道理。
而此刻的沈念。
秉持著“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的風格,放衙便回家。
任何吃喝應酬,一律不參與。
與此同時。
朝廷開始挑選訓誡官前往地方州府訓誡,整頓官學的慵懶之風,並將訓誡文集的彙編事務也提上了日程。
可以預見。
一些學子會因此次訓誡,內省反思,調整自己。
一些學子則會通過辱罵詆毀沈念,以自欺欺人的方式,依然如故。
真正的廢物,是打不醒、罵不醒的,隻能靜待他們老死。
……
十月初一。
欽天監依照常例進獻萬曆四年的大統曆,小萬曆傳賜百官。
沈念被賞了十本曆書。
十月初三。
京師突發地震,雖不是很嚴重,卻把小萬曆嚇得不輕。
他立即安排敬天拜祖事宜,並讓內閣擬旨,令百官修省三日。
小萬曆之所以如此敏感,乃是因吃了太多關於天災的虧。
大明兩京十三省,無論任何一處發生洪澇、乾旱、瘟疫、蝗災、雷擊、地震等天災。
原因隻能有一個:皇帝失德。
他不立即下旨應對,言官們指責他的奏疏,立馬就會傳到內閣,且是一摞一摞的。
與此同時。
馬自強擢升,以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
距離入閣僅有一步之遙。
這一步,可能短短幾個月就能走完,也可能直到致仕都不能邁出。
當下的掌控權完全在張居正手裡。
馬自強任正職部堂官後,仍兼經筵官,但卻不再任日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