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和遼國使團都被包拯的話給震驚到了。
沒有誰會想到,他會以歲幣作為威脅的籌碼。
幽雲十六州在遼國人手裡,交不交割遼人說了算。
但大遼物資匱乏。
大宋要是不給錢和物資資助,一旦寒潮來臨,草原的草枯萎,契丹人就過不了冬天。
大宋給不給歲幣,話語權同樣在大宋手裡。
“包大人莫不是想撕毀澶淵盟約,威脅大遼?”耶律斜軫聞言之後,也當場急眼了,勃然變色道。
才一看到耶律斜軫翻臉,百官當場就嚇得臉色慘白起來,宛若驚弓之鳥。
“威脅又如何?”包拯不甘示弱,正色道,“是大遼爽約在先。”
“難道你契丹可以背信棄義,我大宋便不能呢麼?”
“包拯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請耶律將軍彆忘了,我大宋也曾幾次大敗遼國。”
包拯聲色俱厲,說得擲地有聲。
契丹人威脅這一套在他麵前沒用,因為他從內心裡就不怕什麼契丹人。
百官早已怕得要死,對包拯恨得牙癢癢。
這個包拯,簡直不知死活,存心想激怒大遼,不讓大宋安寧不成?
唯有劉太後,心裡對包拯越發讚賞。
要是大宋能多幾個這樣的朝臣,大遼也不至於如此囂張跋扈了。
耶律斜軫見包拯態度強硬,不由冷哼一聲,朝著劉太後拱了拱手:“敢問太後,包拯方才所言可是大宋的意思?”
劉太後畢竟是女流之輩,心裡對兵強馬壯的遼國有所忌憚。
她現在若是點頭,無異於公開撕毀盟約,遼人南下便是遲早的事。
可若是搖頭,那就是向遼國示弱了。
心中輾轉片刻後,劉娥才回應道:“宋遼已多年未起兵戈,豈能妄言刀兵。”
“若雙方再起衝突,雙方生靈塗炭,非哀家所想,亦非大遼所願見也!”
“和則兩利,戰則兩傷!”
“包拯隻是一個小小的知州,他的話豈能作數。”
“然而,耶律將軍既然輸了賭約,就該履行承諾,免失信於天下,損了大遼的名聲。”
“倘若大遼不願履行賭約,大宋和遼國之間的歲幣,隻怕也得再另行商議商議了。”
聽完劉太後不卑不亢的回答,包拯心裡都暗暗佩服。
無怪乎她能隻剩十幾年,還能讓大宋朝的朝局一直穩定,且經濟蒸蒸日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