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遵旨!”
事態演變至此,包拯也不得不作出妥協。
對包拯來說,這已經是最完美的結局。
畢竟這不是二十一世紀,一切都是按法律程序辦事,任何人都不可以徇私枉法。
在法律麵前,沒有人情可言,權力更左右不了法律。
在法律麵前,人人平等~~
這裡是大宋朝,皇權至上的人治時代。
皇親國戚自是擁有普通百姓享受不到的特權,包括生命。
皇上的聖旨便是至高無上的法律。
倘若連皇上的聖旨都敢違抗,那麼等待的唯有死路一條。
隻有堅持生存,一個人方能追求並實現自己的理想。
在封建帝王專製的古代,無論身份如何,要想成就一番事業,首要條件便是獲得執政者的信任與支持。
這一點,包拯心中十分明白。
至於趙楨的個性,包拯更是了如指掌。
他渴望有所作為,內心深處期盼能有更多正直的臣子輔佐。
因此,儘管包拯似乎總是給他帶來不快,但潛意識裡,這正是趙楨所期望看到的。
趙楨對那些阿諛奉承之徒表麵上或許會感到高興,但內心深處卻始終保持著警惕。
這樣的例子,曆史上屢見不鮮。
最為人熟知的莫過於和珅,乾隆駕崩後,他立即被嘉慶處死。
因此,成為奸臣並非易事。
回到開封府,包拯隨即下令釋放曹國舅,並邀請他至花廳詳談。
“國舅爺,包拯斬殺二國舅實屬無奈之舉,相信國舅爺能夠理解。”
“包大人無須多言,二國舅作惡多端,自食其果!我在獄中也想通了,包大人一心為公,是我曹氏理虧在先,怪不得大人。”
“謝國舅體諒,國舅胸懷,令人敬佩!”包拯由衷拱了拱手。
“包大人言重了,若我大宋能多幾位如包大人這般忠良之臣,何愁天下不寧?”
包拯搖了搖頭,麵露苦澀:“可惜皇後娘娘未必能理解。包拯不顧皇後的顏麵,毅然決然將二國舅明正典刑,皇後娘娘必定心懷怨恨,今後恐怕……”
“包大人放心,你的意思我已明了,我會向皇後解釋,今後絕不會為難包大人。”
包拯聞言,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敬意。
難怪他能成為八仙之一,這份胸懷,實在難得。
儘管自己曾對曹家不公,他卻能不計前嫌,甚至願意為我出言相助,他能成仙,實至名歸。
曹國舅隨即告辭,回到府中吊唁弟弟後,便進宮謝恩。
皇上恢複了曹國舅的官職!
但曹國舅自知有罪,不願再留朝堂,主動請求外放,以免朝野非議,說皇上偏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