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一位的存在,亦是地祇的旗幟——天庭的派係當中,他所尊奉的,亦是地之禦後土娘娘,而非是天之禦玉皇大帝君。
可此時,往來此間的眾神,看著在披香殿之前端坐而靜待的東嶽帝君,卻絲毫不覺得奇怪。
誰讓這位帝君的神域,乃是在於泰山。
而那人族的始皇帝所選擇的封禪之地,亦是泰山呢?
如果說天地之間其他的仙神,在麵對始皇帝時候,能選擇避讓,或者用閉關之類的借口來拖一拖的話,那麼作為東嶽之地的主人,東嶽帝君在始皇帝麵前,便根本是退無可退,避無可避!
不僅僅是東嶽帝君,而是地祇一脈所有的神祇,在始皇帝的麵前,都完全沒有輾轉騰挪的餘地。
便是地之禦後土娘娘,在這情況麵前,都覺得異常的棘手——自始皇帝巡遊以來,各處的地祇們,紛紛都向後土娘娘燃香祈禱,但沒有任何一位神祇,得到了後土娘娘的回應。
就似乎,後土娘娘也在斟酌,自己應該以一種怎樣的態度來麵對這人族的始皇帝一般。
但後土娘娘有思考的餘地,有斟酌的空間,可東嶽帝君黃飛虎,又哪來騰挪的餘地呢?
這樣的情況下,黃飛虎隻能來天庭。
畢竟,就天地之間的‘規矩’而言,天帝最貴,其次,則是帝君——而人皇,則是和帝君等同,僅次於天帝。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而此時,始皇帝的位格,卻是人皇——而且不是如同姬室後期那種,沒有力量空有虛名的人王,而是真真切切的,統帥了無數大軍,甚至敢於以大軍圍殺大羅的強勢人皇。
人皇的位格,自然要比人王高一層,也比東嶽這樣的帝君,要高一層。
真說起來,整個天地當中,也就唯有天帝的名位,才能和人皇相比。
而天人,那是一體的——人皇的名位,同樣也在天庭的體係之間,是這天地的二元主宰之一。
而順著這個邏輯,便意味著,如果,人皇向東嶽帝君發出了敕令,東嶽帝君,是需要遵從這敕令的。
就如同此時,人皇所發出的,地上的所有仙神,乃至於修行者,都要往鹹陽接受敕封一般。
若是東嶽不奉詔的話,人皇,甚至是能夠直接貶斥東嶽,按照天地之間的規矩,剝奪東嶽的帝君之位——就算是其不這麼做,但隻要其以人皇之令,再敕封一位東嶽之神,就足以撼動東嶽的根基了。
這樣的情況下,東嶽帝君隻能來天庭向天帝求援。
該以怎樣的態度麵對那人族的始皇帝,天庭總得有一個說法。
若是不承認這人皇和天帝等同的尊名,那就要做好戰爭的準備,自己這位東嶽帝君,也要儘快準備自己的後手。
若是承認這人皇的尊名,那麼天帝,總得給自己這位東嶽帝君一個保證——或者,用另一種說法,若是承認了人皇的尊名,那麼人皇來泰山封禪的時候,自己這位東嶽帝君,是‘不配’以地主的身份來招待人皇的。
唯有天帝出麵,方能和人皇所對應。
也唯有天帝出麵,才能在東嶽之地和人皇對話。
“玉皇陛下到底去了何處?”隨著始皇帝輦架的滾滾而動,東嶽和始皇帝的距離,越來越近,等在披香殿門口的東嶽帝君,亦是越發的急促,越發的焦躁。
也就在這個時候,披香殿的大門,緩緩打開。
“眾愛卿,齊聚於披香殿,所為何事?”
“莫非,是人間出了變故?”玉皇的聲音響起。
然後一眾仙神們,按著業位的高低,魚貫而入,由東嶽帝君黃飛虎領頭,說起了始皇帝巡遊天下的事。
“原來是人皇之事。”明珠放出燈火的光芒,將披香殿照亮,露出玉皇那‘和藹’無比的麵孔。
“人皇之事,朕已經和天蓬大元帥,有所商議。”
“眾愛卿且安心,人皇至於泰山時,朕會按天蓬之諫言,親往泰山,和人皇商磋天地之事的。”玉皇特意點出了天蓬大元帥的名號來。
其一,是天蓬大元帥作為天庭最精銳力量的執掌,作為昊天大天尊的‘鐵杆兒’,他的傾向,對於玉皇在天庭的影響力,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其二,若是玉皇和人皇難以達成共識,那有了天蓬大元帥作為台階,他玉皇也好下台。
……
“娘娘,我們現在,該如何應對?”淮水龍庭,有龍神出聲。
他們所說的,同樣也是那一道源自於人皇的敕令——要人間眾神,都往鹹陽聽封。
龍族,同樣也在其間。
驪女,亦不例外——人皇的敕令之下,其他的仙神如何,姑且不提,但驪女,卻已經是先被始皇帝封了個驪山神女之號。
而對於這個封號,驪女可以說是深覺羞辱。
驪山是什麼地方?
是那始皇帝為自己所選定的墓地。
驪山神女是什麼?就是給他守墓的!
“娘娘,人皇暴虐,更是屠戮真龍成性。”
“若我龍族,真往鹹陽而去,說不得都要死在鹹陽。”
“是啊,娘娘。”
“自龍君隱世過後,我龍庭之真龍,謹奉娘娘之號令,避世不出。”
“便是在淮龍之爭當中亦不曾舍去的水係之權,也都扔了個乾乾淨淨。”
“偏生這人皇,我退一寸,他進一尺。”
“娘娘,我等不能再退了。”
“不然的話,就隻能退回四海了。”
“到那個時候,四瀆龍庭這四個字,便成為徹徹底底的消化了。”
——何為四瀆龍庭?
把控四瀆之龍庭。
就算水係權柄喪失大半,但隻要龍庭還立足於陸上,那這象征著龍族開辟之力的四瀆龍庭,便依舊存在於天地之間。
可若是四瀆龍庭的真龍,都縮回了四海,那這四瀆龍庭,便要徹底的成為曆史,成為龍族曆史上的恥辱了。
龍庭當中,其他的龍神們,也都是紛紛出聲。
悲憤,怨恨,等等情緒,在此間交織。
楚國問鼎過後,敖丙往各位大羅的時空而去,近萬年不曾歸返——而龍族,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收縮,開始‘不問世事’。
而這種收縮,顯然是讓如今的這位始皇帝小看了龍族,令其將龍族,當做了一個軟柿子。
其敕令行於天地,但獨獨,對龍族,接連下了三道敕令。
第一道,是敕封驪女為驪山神女的敕令。
第二道,則是令龍族往鹹陽聽封的敕令。
第三道,則是如同號令下屬一般,令龍族配合鐵鷹台之動向,以捕殺楚國的那些妖神。
這三道敕令,可以說是直接將龍族,逼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