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尊神農為師,主張農為國之根本,思想接近農本主義。
農家的代表人物為許行,和孟子是同時代的思想家。
許行和弟子們,生活簡樸,穿著粗布衣服,靠打草鞋、編席子為生。他們沒有土地,過著流浪的生活。
“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倉廩府庫,則是厲民而以自養也,惡得賢?”
賢明的君主應該與老百姓一起種地得到糧食,還要自己早晚做飯,同時再兼行治理國家才行。滕國有庫房和糧倉的儲備,是損害老百姓的收益來供養自己,滕文公怎麼能是賢明的君主呢?
許行認為,統治者應當與人民群眾共同勞動,自給自足。
許行的思想在當時社會上有相當大的影響,至於儒者陳良的弟子,陳相和陳辛拋棄儒家學說,帶著農具,跟隨許行學習農家學說。
正巧孟子此時來到滕國講學,陳相就跟孟子宣傳起農家學說。
一場影響深遠的辯論就這樣開始了。
孟子曰:“許子必種粟而後食乎?”
曰:“然。”
“許子必織布而後衣乎?”
曰:“否,許子衣褐。”
“許子冠乎?”
曰:“冠。”
“奚冠?”
曰:“冠素。”
“自織之與?”
曰:“否,以粟易之。”
“許子奚為不自織?”
曰:“害於耕。”
“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
曰:“然。”
“自為之與?”
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為厲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豈為厲農夫哉!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何為紛紛然與百工交易,何許子之不憚煩!”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為也。”
孟子問:“許子一定要自己種糧食才吃飯嗎?”
陳相說:“對。”
孟子問:“許子一定要自己織布才穿衣嗎?”
陳相說:“不,許子隻穿粗麻編織的衣。”
孟子問:“許子戴帽子嗎?”
陳相說:“要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