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穀村的農產品展銷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讓村裡的農產品銷量大增,還進一步提高了翠穀村的知名度。
然而,王大山並沒有被眼前的成功衝昏頭腦,他深知,村子的發展不能隻依靠旅遊和農產品銷售,還需要在其他方麵尋找新的突破。
這一天,王大山收到了一封來自城裡的信。
信是一位在農業科研單位工作的老同學寄來的,信中提到現在有一種新的農業技術,叫做無土栽培,可以大大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而且不受土地條件的限製。
王大山看完信後,心中一動,他覺得這可能是翠穀村發展的又一個新機遇。
王大山立刻召集村裡的乾部和一些有經驗的農民開會,討論無土栽培技術在村裡的可行性。
“鄉親們,我收到一封信,是我一個在農業科研單位的老同學寄來的。他說現在有一種無土栽培技術,很先進,能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咱們村能不能試試這種技術呢?”
王大山把信的內容簡單說了一下。
一位老農民皺著眉頭說:“大山啊,無土栽培?這聽起來太玄乎了吧,沒有土怎麼能種莊稼呢?我活了大半輩子,都沒聽說過這種事兒。”
王大山笑著解釋道:“大叔,這無土栽培啊,就是不用傳統的土壤,用一些特殊的營養液來給植物提供養分。這樣可以控製植物生長的環境,讓它們長得更好。”
另一位村民也有些擔心:“大山,這技術聽起來是挺好,但咱們從來沒接觸過,能行嗎?萬一搞砸了,那損失可就大了。”
王大山點點頭:“我知道大家有擔心,畢竟這是一種新的技術。但咱們不能總是害怕嘗試新東西啊。我想先派幾個人去城裡學習一下這種技術,看看人家是怎麼搞的,回來再教給大家。”
經過一番討論,大家最終同意了王大山的提議。
王大山決定派小虎和另外兩個年輕力壯、頭腦靈活的村民去城裡學習無土栽培技術。
小虎他們走後,王大山開始在村裡尋找適合進行無土栽培的場地。
他看中了村子旁邊一塊閒置的空地,那裡陽光充足,水源也方便。
“就這兒吧,等小虎他們回來,咱們就在這兒建無土栽培基地。”
王大山看著那塊空地,心中充滿了期待。
過了幾天,小虎他們從城裡學習回來了。
“大山叔,這無土栽培技術還真挺複雜的,不過我們都學了個大概。”
小虎興奮地對王大山說。
王大山笑著說:“好啊,你們辛苦了。那你們快給我講講,具體都學了些什麼。”
小虎把在城裡學到的知識和技術詳細地給王大山講了一遍,還拿出了一些資料和圖紙。
王大山聽完後,說:“嗯,聽起來是可行的。咱們就按照學到的技術,先建一個小型的無土栽培試驗基地,看看效果怎麼樣。”
在王大山的帶領下,村民們開始動手建設無土栽培試驗基地。
大家按照圖紙的要求,搭建大棚,安裝設備,配製營養液。
“大山,這營養液的配方可一定要弄準啊,不然植物可長不好。”
一位村民提醒道。
王大山認真地說:“沒錯,大家都要仔細點,不能馬虎。這可是咱們村的新希望。”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無土栽培試驗基地終於建成了。
王大山和村民們小心翼翼地把幼苗種進了無土栽培設備裡,開始了緊張的等待。
然而,事情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順利。
沒過幾天,一些幼苗就出現了葉子發黃、生長緩慢的問題。
王大山心急如焚,他趕緊和小虎他們一起查看設備,檢查營養液的配方,尋找問題的原因。
“小虎,你仔細想想,是不是我們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王大山著急地問道。
小虎皺著眉頭,仔細回憶著:“大山叔,我覺得我們的操作應該沒有問題啊。會不會是這營養液的成分不太對?”
王大山說:“那我們再重新檢查一下營養液的配方,看看是不是哪裡搞錯了。”
經過仔細檢查,他們發現原來是在配製營養液的時候,一種關鍵的元素添加量少了。
找到問題後,他們趕緊調整了營養液的配方。
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幼苗終於逐漸恢複了生機,開始茁壯成長。
看著綠油油的幼苗,王大山和村民們都鬆了一口氣。
隨著無土栽培試驗的成功,王大山決定擴大規模,在村裡建設更大的無土栽培基地。
他向上級政府申請了更多的資金支持,同時也發動村民們集資。
“鄉親們,咱們的無土栽培試驗成功了,這是個好機會啊。我們可以擴大規模,種更多的蔬菜和水果,以後就能賺更多的錢。大家再出點力,一起把這個基地建起來。”
王大山在村民大會上說道。
村民們紛紛響應,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無土栽培基地很快就擴大了規模,各種蔬菜和水果長勢喜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