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尋光的少年
我叫林楓,今年十七歲,記憶裡,媽媽自生下我後就去了城裡,一年到頭都鮮少回來。老家的土坯房、吱呀作響的木門,還有門口那棵歪脖子柳樹,便是我成長的全部見證。五年前,爸爸因病去世,家裡的頂梁柱轟然倒塌,從此,我便跟著爺爺在這偏遠的山村裡相依為命,成了個名副其實的留守兒童。
爺爺是個地地道道的莊稼漢,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溝壑,雙手布滿老繭,卻依然堅實有力。他雖沒什麼文化,卻用最質樸的方式疼愛著我,教我耕地、播種、收割,田間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我們祖孫倆的足跡。在爺爺的照料下,我從未餓過肚子,可每當夜深人靜,看著窗外的月光灑在空蕩蕩的院子裡,思念媽媽的情緒就如潮水般湧上心頭,我多希望她能回來抱抱我,像彆家孩子的媽媽一樣。
村裡的學校破舊簡陋,隻有幾個老師輪流授課,同學們大多也和我一樣,父母不在身邊。學習條件雖艱苦,但我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我深知,隻有努力學習,才能走出大山,或許還能見到媽媽。每次考試後,我都會滿心期待地給媽媽打電話,告訴她我的成績,可電話那頭,她總是匆匆幾句誇讚,便又匆忙掛斷,那嘟嘟的忙音,像錘子一樣敲在我心上,讓我滿心失落。
今年夏天,中考結束,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縣城的重點高中。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我既興奮又忐忑,興奮的是終於離夢想更近一步,忐忑的是高額的學費讓我和爺爺犯了難。爺爺蹲在院子裡,吧嗒吧嗒地抽著旱煙,眉頭緊鎖,許久才抬起頭說:“娃,彆怕,爺爺就是砸鍋賣鐵也一定供你上學。”看著爺爺堅定的眼神,我的眼眶濕潤了。
為了湊學費,我和爺爺起早貪黑地在地裡乾活,還跟著村裡的叔伯去山上采藥、砍竹子賣錢。那些日子,烈日炎炎,山路崎嶇難行,我的肩膀被扁擔磨得紅腫破皮,雙手也被荊棘劃得鮮血淋漓,可一想到能繼續讀書,我便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就在開學前幾天,媽媽突然回來了。她穿著一身時髦的衣裳,燙著精致的卷發,臉上化著淡淡的妝,與這破舊的山村格格不入。我站在院子裡,望著她,竟有些不知所措,滿心的委屈和思念在這一刻湧上心頭,化作淚水奪眶而出。媽媽看到我,眼中閃過一絲愧疚,她快步走上前,抱住我,輕聲說:“楓兒,媽媽回來了。”那熟悉又陌生的懷抱,讓我哭得更厲害了。
爺爺從屋裡走出來,看到媽媽,隻是淡淡地說:“回來了。”便又默默回屋。媽媽放開我,從包裡拿出一遝錢,遞給爺爺:“爸,這是給楓兒的學費,我知道他考上重點高中了,這些年辛苦您了。”爺爺沒有接,盯著媽媽的眼睛說:“孩子他娘,咱一家人不說兩家話,可你不能總這麼缺位啊,楓兒需要你。”媽媽低下頭,輕聲說:“我在城裡工作忙,實在抽不開身,這次回來也是請了假的。”
在縣城讀書的日子,與山村截然不同。寬敞明亮的教室、先進的教學設備、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一切都讓我感到新奇又興奮。可我很快發現,同學們之間的差距也很大,他們穿著名牌衣服,用著智能手機,談論著我從未聽過的遊戲和旅遊經曆。我穿著爺爺給我縫補的舊衣裳,背著洗得發白的書包,顯得格格不入,內心的自卑感油然而生。
為了融入集體,我開始拚命學習,想用成績證明自己。每天最早到教室,最晚離開,課間也不休息,抓緊每一分每一秒做題看書。第一次月考,我考了全班第一名,當老師念到我的名字和成績時,同學們投來驚訝和欽佩的目光,那一刻,我心中的自卑感稍稍減輕了一些。
然而,隨著課程難度的增加,我漸漸有些吃力。尤其是英語,山村的教學條件有限,我的基礎薄弱,很多語法和單詞都不懂。第一次英語測驗,我考得很差,看著試卷上那鮮紅的分數,我的心情跌入穀底。課後,英語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她沒有批評我,而是溫柔地鼓勵我:“林楓,你的努力老師都看在眼裡,一次考試失利沒關係,隻要你不放棄,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趕上來。”老師的話讓我重新燃起了鬥誌。
我開始每天早起背單詞、練聽力,晚上做完作業後,還會借著走廊的燈光做英語閱讀題。周末,我主動去找英語好的同學請教,他們都很熱心地幫助我。漸漸地,我的英語成績提高了,其他科目也穩中有進。
高二那年,爺爺生病了,臥床不起。我心急如焚,想請假回家照顧爺爺,可又怕耽誤學習。猶豫再三,我還是決定利用周末的時間回去。回到家,看到爺爺憔悴的麵容,我的淚水止不住地流。我坐在爺爺床邊,給他喂飯、擦身、煎藥,像小時候他照顧我一樣。爺爺拉著我的手說:“楓兒,爺爺沒事,你彆耽誤了學習,好好學習才有出息啊。”我用力點頭,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讓爺爺過上好日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