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對內閣首輔既是利用,又加以限製,防範。
最大限度的發揮了內閣首輔處理朝政,成為他的工具人的主要作用。
同時又使得內閣對皇權無法構成實效性威脅,再也不會出現楊延和那種人。
當然了嘉靖也沒想到,大明還能出現張居正那種強勢攝政的首輔。
朱元璋以前一直都想著,子孫都要照著他寫的祖宗之子照做,才是最好的。
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能從子孫後代身上學到新東西,新知識哎。
今天朱元璋算是開了個大眼。
瞧著他老朱家出現的權鬥天才,一個勁的跟他好大兒朱標感概。
朱元璋恨不得親自同嘉靖這個好孩子,去溝通交流一二權術心得。
在這方麵,他是真的不如嘉靖這個無師自通的權術天才。
朝廷上上下下,全都是他的工具人。
權衡二字,說起來很簡單。
可真正操作起來,朱元璋是知道有多難的。
明初的兩個黨派鬥爭,朱元璋也微操來著。
結果浙東黨派被淮西集團打擊的毫無還手之力。
朱元璋一個不小心的操作,給淮西集團勢力整的越來越大,最終隻能大開殺戒。
權術這方麵,朱元璋在嘉靖麵前,還真滴是孫子。
因為老朱隻管殺。
具體的解決辦法就是殺。
嘉靖為控製內閣首輔、加強皇權,經常給內閣首輔樹立反對派。
張璁當內閣首輔時,氣勢正盛,嘉靖已經開始扶持夏言對抗張璁,限製張璁權力的膨脹。
張璁、夏言鬥爭,最終以夏言勝利為結局。
夏言任首輔後,嘉靖皇帝又扶持嚴嵩對抗夏言。
最終夏言被殺,嚴嵩獲勝。
嘉靖又扶持徐階對抗嚴嵩,結局可想而知。
在整個嘉靖時期,內閣閣臣之間的鬥爭貫穿始終,異常激烈。
這全都是嘉靖有意製造的局麵。
嘉靖使用這些馭臣之術牢牢控製住內閣,使閣權始終不能對抗皇權。
尤其是嘉靖同萬曆的對比,不視朝和不理朝政是兩個概念。
“標兒,你也好好學一學嘉靖這種權術之法。”朱元璋依舊是忍不住稱讚道:
“他在這方麵簡直是個天才,咱老朱家後繼有人呐!”
畢竟祖祖輩輩都是給人種田的,誰都不會做春秋大夢當皇帝的。
偏偏老朱自己個,都是逆天改命才有了今天。
他對於子孫後代真沒想過會出現這種天才一般的人物。
按照朱元璋的設想,全都是在平庸之君位置上,正好依照他製定下來的祖宗之法治理朝政。
可就算是到皇帝平庸這個條件,朱元璋發現也並不是誰都能達到的。
朱標對於老爹的話,並沒有立即就要反駁的。
隻不過他認為過一個皇帝於注重權術,不一定能治理好國家啊!
前期以藩王入繼大統,手裡沒有自己的親信,權術用起來確實讓他眼前一亮。
但光看著嘉靖的表現,這孫子也不是他們父子那種肯勤政之人。
嘉靖對於內閣首輔越發倚重,使得首輔的權力也不斷地加重。
雖無丞相之名,但已有丞相之實。
可問題是嘉靖內閣鬥爭,愈演愈烈。
或者說嘉靖不允許內閣出現沒有爭鬥的現象。
這不利於他對內閣成員的控製。
嘉靖對於一個人的信任,不過是基於另外一個人的不信任而已。
他深尊老子的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的真諦。
“爹,這個嚴嵩當了那麼多年的首輔,可他是個大明最大的貪官,大搞賣官鬻爵,貪汙受賄。
戶部發邊餉,四成輸邊,六成入嵩府。
廣勢良田,遍布於江西數郡。
連溺器都是金銀之物,他兒子還專門搞年輕的侍女當痰盂。
甚至連嚴嵩的家奴、幕賓也都富比王侯,內外大臣想要賄賂嚴嵩。
那必須得先賄賂他的家奴,然才有機會賄賂兒子,最後才能賄賂嚴嵩。
同嚴嵩不合的官員,被殺、貶、遣返等等,那些大明官員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更是投身嚴嵩,成為嚴黨。”
朱標指著那本自動翻頁的天書提了一嘴!
他們父子二人都沒有搞過這些個奢靡的玩意,更不用說手底下的勳貴們。
就算王布犁他這個人喜歡享樂,可也沒聽這般奴役人。
當朝首輔是天下第一貪,這不是打皇帝的臉嗎?
朱元璋最憤恨手底下有人貪汙,看到這裡也是有些沒好氣。
“嘉靖這孫子晚年又開始昏聵了,沒有搞出來唐玄宗的開元盛世,他怎麼就敢如此放縱的?”
貪官從古至今都消滅不了,隻是看懲罰力度與否。
朱元璋立國之初殺貪官那麼狠,也沒止住這股子風氣。
更不用說後來的官員們,都慶幸自己沒有生活在洪武年間。
“當官就有錢!”
湯師爺情急之下想出來的自救法子,是真實可行的。
以及當官撈錢的想法,是很多官員普遍存在的。
要不大家怎麼都說升官發財呢!
為啥說做官就能發財?
簡而言之就是權錢交易,以權謀私。
在曆朝曆代仕宦的做官發財思想,是中國特殊的官僚封建社會的產物。
做官被看成發財的手段。
做大官發大財,做小官發小財。
不做官,難發財。
做官之所以能發財,是專製官僚統治缺乏實際監督的必然結果。
而專製官僚統治一定要造出官、商、高利貸者與地主的“四位一體”的場麵。
一定會造出貪贓枉法的風氣。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
那隻是封建王朝百姓一句無奈的呐喊罷了。
哪個官員會真的往心裡去?
宋朝以後。
官紳地主代替門閥士族,成為地主階級和統治集團的主體。
隻要考取功名,選受官職,便能進入官紳行列,成為享受特權的貴人。
成為貴人,那就可以憑借官位和權勢掠奪百姓的土地和財富。
從而搖身一變成為官紳地主。
範進中舉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
嚴嵩個人也是極為勵誌的。
他出身也不是個望族。
高祖是永樂年間的進士,官至四川布政使。
去世前就留下一點田地,五個兒子每人分得兩畝半。
嚴嵩往上數三代都沒有功名,家境更是一般,經常感慨自己家裡窮困潦倒。
他當上首輔後,便迅速的富甲國中。
朱元璋看的兩眼一黑。
他發現嘉靖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皇帝隆慶,竟然也要花一千五百兩銀子賄賂嚴氏父子,他才能得到戶部發給王府的日常費用。
嚴世蕃還向人誇耀,天子兒尚行金於我,誰敢不行金者?
內閣成員徐階還評價世蕃真是膽大於天。
皇子皇孫尚且如此,更何況百官群僚?
“哎,糊塗啊。”
朱元璋終於對嘉靖的星星眼少了許多,連他自己兒子都得向權臣行賄,他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這天下還是朱家的天下嗎?
奇葩事朱元璋在仙境見的有點多,可想要麻木一點,根本就麻木不了。
大明如此未來同朱元璋的構想越來越背道而馳!
即使他知道隆慶上台後,嚴嵩肯定沒有什麼好下場的。
可是隆慶登基後,更是熱衷於享樂,對國家事務沒有太大的興趣,也基本不瀏覽奏章。
這個時候是高拱扳倒徐階後站了出來,作為內閣首輔進行了吏治、兵製、財政各方麵的改革。
萬曆上位,張居正扳倒高拱後,繼任為內閣首輔。
張居正受到萬曆、李太後、馮保聯合支持,內閣的權力上升到。
張居正包攬了萬曆的皇權、李太後的訓子權、馮保的司禮監權,以及他自己的內閣首輔閣權,實質上是代王行政。
隨著張居正被清算,內閣權力進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