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英雄畢竟是接觸這樣的權力時間尚短,並且由於醫生職業的原因,華英雄始終尊重和珍視每一個生命,這樣實際上並不太符合上位者所需要的特質。因此,華英雄也總是希望老朱頂在前麵殺伐果斷,自己在後麵出謀劃策就好了。
老朱為了鍛煉大孫,當然不會讓他如願,不斷的找各種理由撂挑子當甩手掌櫃。這樣的拉扯也成為爺孫日常。
好在華英雄作為穿越者,自然有自身的優勢。能夠結合曆史資料,提前洞悉一些人物或事件的本質,往往能幫助華英雄找出更加合理的方案,在辦事效率和內心道德之間,找出一個脆弱的平衡。
麵對這樣的難題,華英雄隻能再度請出資料庫。
方鳴謙,《明史列傳》中的記載,除了是方國珍的侄子之外,就隻有率領衛所抵禦倭寇這一條。他主張沿海附近的民眾,每四個成年男性中,取一人作為士兵,協助守衛海防,並且整備海軍和陸軍,使得倭寇在他的轄區無法進犯。
看起來,此人沒什麼問題。或許抽取兵丁的手段有些嚴苛,可能是之前多方證實的軍戶逃籍的導火索。隻是僅從手頭的資料,難以判斷其立場。
盧振,這人就有意思了,竟然是死在建文元年,也就是1399年。當時盧振的職位是燕山護衛指揮使,是隸屬於燕王朱棣的親衛。不過,當時朱允炆密詔北平布政使張昺bg監視朱棣,並伺機逮捕燕王護衛的將領,以鉗製朱棣。而張昺在燕王軍中找到的內應,就是盧振。隻是最終事敗,兩人皆為朱棣所殺。
此人的行為,看起來非常二五仔。不過即使是藩王護衛,最終仍是歸屬於大明朝廷的,在那個朝廷絕對占據上風的時間,能夠選擇為朝廷辦事而反對燕王,似乎也算得上是忠君體國?
目前的情況,自己這邊肯定是占據大義,並且實力上也占優,以此人的性格,隻要交涉一番,應該很有機會收為己用。這樣的話,即使金山衛確實有異心,隻要有火器營加上海寧衛的兵力,就是絕對的實力碾壓,就算開戰也能極大的減少傷亡,甚至不戰而屈也並非不可能。
軍隊方麵基本上就是這樣了,不過尚不能排除當地的布政使司官員參與其中的可能。如果是老朱來處理的話,當地商人和衛所都出現問題,一定會認為布政使司難辭其咎,會全部殺掉然後換一批人過來。當然,現在到處都缺人手,那麼老朱會讓涉事官員帶著枷鎖繼續上班,等找到接任者了,再殺掉。
這樣粗線條的手法,自然是不符合華英雄外科手術高手的人設。沒辦法,繼續查資料!
現在的浙江布政使,應該是王鈍。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王鈍,河南開封府太康縣人,現年五十八歲。洪武二十二年,雲南思倫發叛亂,被沐英所敗,王鈍奉命出使雲南勸降。事成之後,思倫發感激其善舉,贈金500兩。王鈍沒有私藏,全數交給雲南布政使司處置。
看起來是個有能力又清廉的官員?繼續看看後續發展。
洪武二十三年九月八日,遷升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次年喪母,請求辭官,老朱不允,賞賜錢財,以奪情處理,官複原職。此後主政浙江長達10年,修水利,辦教育,減徭役,懲奸除弊,選賢任能,頗有政聲,入覲考績,頗受老朱讚賞,建文朝升任戶部尚書。
這樣的履曆,於公於私,無論從哪方麵看,都是古代官員的典範。這樣的人,沒有可能去摻和商賈的勾當。或許,因為自己穿越之後的行動,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大,才使得原本曆史上這個時期沒有發生變故的江浙,產生了這些異動,或許其背後還會有黑暗麵的勢力推波助瀾,
既然如此,這次勢必要以最低的代價,將這邊的事務處理乾淨。而王鈍,應該是可以依靠的助力。心中確定了方案,華英雄拿出卷軸開始書寫。
寫完之後,蓋上太孫印鑒,華英雄將兩份卷軸,分彆交給瞿能和鬼仆。
“瞿能,你拿這份手諭去接觸盧振。如果能談妥是最好,談崩了的話,務必以最快的速度斬區衛所首腦,接管衛所所有兵力。之後,再圖方鳴謙的金山衛。”華英雄說道:“如果金山衛有抵抗,可便宜行事,務必保證切斷其可能存在的與海外殘黨的聯係,確保江寧地區陸上的控製權。”
“卑職領命!”瞿能拱手道。
“鬼仆,你拿這份手諭去找浙江布政使王鈍王大人,他看過之後,應該就知道如何行動。”華英雄說道:“我不希望看到有所差池的情況。”
“是,殿下!”鬼仆知道,太孫殿下後麵那句,並非懷疑他們暗衛的辦事能力,而是告知——如果布政使司中有意外發生,他們必須不急手段進行鎮壓。
好在第二日,兩邊的行動都算順利,瞿能已經通過盧振,接管了海寧衛的指揮權。而王鈍那邊,也沒有意外的,表示將全力配合行動。現在,隻需要瞿能方麵繼續監視金山衛的情況,在對方有異動的時候及時彈壓,那麼江寧一帶就亂不起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