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這件事,說到底就是要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是隔熱,第二是散熱。
隻要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房子內部的溫度就不會太高。
而這兩項中,隔熱才是問題的根源。
陳東決定把房頂拆了重建,之前的平頂改成斜坡,這樣可以減少一些耀光照射麵積。
同時,陳東又計算出數量,準備出來一部分燒製好的磚。
木梁都是現成的,隻需要再山上再伐一點木頭就夠了。
陳東要搭的是‘疊房蓋’。
所謂疊房蓋,就是兩層房蓋疊在一起,中間用磚頭撐起一塊空間,保證空氣始終流通。
這本來是熱帶土著的修建方式,沒想到在北方竟然用上了。
不過,熱帶雨林雖然熱,但是水分充足,所以陳東還是要做改造。
轉頭,陳東進到地下室,把存好的鐵礦石燒成鐵水,又用黃泥塑了一個超大模具。
這模具呈四方形,大小尺寸和房頂一樣。
沒錯,陳東要做一張大鐵皮。
能不能隔熱全看它了!
很快,陳東把四個角搞定,又把鐵皮從黃泥中脫模。
在鐵皮和木樁的連接方式中,陳東最終選擇了鬆樹油。
鬆樹油會隨著溫度升高,而提升自己的粘稠性。
通俗地說,天氣越熱,鬆油越黏。
忙碌一下午,鐵皮終於固定好了,房頂蓋上的第一個步驟算是完成了。
在固有印象裡,鐵是個導熱的材料,可隻要利用的好,這就是隔熱材料!
銀白色的東西都具有一定發射作用,陳東就是要利用鐵的顏色,做成反射層。
這樣陽光射下來,也會被發射出去,從而減少陽光的吸收率。
而這其中的最關鍵的,就是房頂的四角建上四根木樁。
鐵皮絕對不能直接接觸房頂,否則適得其反。
四根木樁把鐵皮撐起來,使其中間至少有五十公分的距離。
這個距離就是通風層。
即便鐵吸熱,可下麵的風向是流動的,就能很大程度緩解鐵皮帶來的熱氣。
這就相當於,陳家的房子始終被一個巨大的保護罩蓋著。
可這隻是第一步,遠遠達不到徹底避暑的狀態。
要說避暑,風扇絕對是必不可少的。
雖說現在沒有電,但可以利用電的原理,改良出一套能正常使用的風扇。
根據目前的情況,陳東選擇用木片做幾套扇葉。
鐵器果然好,但空氣中的濕度一旦增加,很容易生鏽。
做扇葉是個精細活,必須保證每一片扇葉大小尺寸相同,半點偏差都不能有。
哪怕是一丁點偏差,都會讓風扇失衡,最後無法運轉。
陳東去山上伐了一棵半人粗的樹,用麻繩丈量好直徑,便用鋸子分割下來尺寸。
扇葉看起來更像是一個逗號,這種形狀能更有效的利用風力。
可現在沒有合適的工具,沒辦法做出那麼規則的圖案。
片刻,陳東有個辦法。
索性利用樹的橫切麵做一個太極圖,再把炭塊做筆,畫出一對陰陽魚。
從形狀上來說,陰陽魚和風扇的樣子幾乎沒有差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