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征服南宋之後,65歲的忽必烈於公元1281年春發動了對倭國人的第二次戰爭。”
“元軍這次入侵倭國的規模遠遠大於第一次,兵力達到15萬之多,大小船舶近五千艘,可戰爭的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為了湊齊足夠多的戰船,忽必烈要求高麗國王在半年的時間內為他造好2000艘戰船,否則就要興師問罪。”
好家夥。
這不是純純欺負人嗎?
忽必烈:那咋了?(無辜臉)
“高麗王隻好用平底船代替v字形的海船,整個船體沒有一塊完整的船板,都是由小木塊拚湊而成的豆腐渣工程,這也間接導致了船隻的整體結構強度不夠。”
眾人:“”
忽必烈頭上冒出一個大大的問號。
“?”
他不久前才給高麗王下的命令,現在天幕告訴他對方偷工減料?
“”
“沒有海戰經驗的元軍乘坐了這些在江河行駛的平底船,進行了一次航海遠征。”
“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航海戰隊,直到諾曼底登陸的記錄才被打破。”
“然而很快,蒙古人發現博多灣周圍二十裡內,都被倭國人修建的石牆所阻擋無法登陸。”
“激烈的血戰持續了一個多月,而就此時海上接連幾天刮起了颶風,將元朝軍隊的戰船幾乎全部摧毀。”
“約有名士兵葬身大海,這也直接導致了元軍的第二次東征再次以失利告終。”
“忽必烈的傳奇也即將進入尾聲,68歲時忽必烈最寵愛的皇後先他去世,五年後忽必烈親自選定的皇位繼承人也離他兒而去。”
“由於這些個人悲劇的刺激,素來有足疾的忽必烈身體狀況越發的糟糕。”
“公元1294年,忽必烈病重在大都紫檀殿病逝,享年八十歲。”
“忽必烈作為一位征服者,在戰爭地區的人民帶來深重的苦難,但在戰爭之後他采取了積極有效的政策,恢複了社會經濟,治愈了戰爭帶來的傷痛,是一位英明睿智的帝王。”
“他重用漢人仿效漢製建立元朝,對中原地區經濟和恢複和政治的穩定具有積極作用。”
“雖然是遊牧民族,但是卻十分重視農業的發展,也為中國的曆史進進程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那就祝你天天開心:【為什麼總有人想分裂我們的民族?】
【元朝毋庸置疑是中國大一統王朝之一,五十六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
【近千年來各個民族文化不停的碰撞交融,才出現如今燦爛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但是總有人想要分裂來各民族的關係。】
v:【時間會證明這些想法都是妄想的。五千年的曆史文化交流和融合早就深入56個民族,所有國家的民族文化認同感都遠遠沒有中國深。】
白菜:【說直白點,當時的蒙古對漢人是侵略,後來的滿人對漢人也是侵略,在到後來的日本對漢人也是侵略。】
【手段都是一樣的。不同的隻是時間和勝敗。人們隻會記住最近的仇恨,誰會在意祖宗們的國仇家恨?】
滴滴:【不一樣,倭國不像蒙古和滿,他有完整的文化體係,也沒有承認中華文化的主導地位,所以倭國侵虐我們不會忘記。】
雲端築夢師:【中國可以是無數民族,日月所照皆為華夏,世界未一統,我輩當努力】
五等分的飽飯:【中國人不僅僅指漢人,中華民族不僅僅有漢族,中華文化是在這片土地上奮鬥過的人所共建,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所鑄造的。】
從盤點開頭到結束,網友們紛的爭論從未停止,密密麻麻的彈幕讓人感到頭皮發麻。
感觸最深的就是開元皇帝忽必烈了。
心拔涼拔涼的。
“朕之元朝,幅員遼闊,威震四方。”
“昔秦以嚴刑峻法,漢有征伐之勞,唐亦有邊患之擾,豈獨吾朝受此非議?”
無人回應,眾大臣紛紛沉默。
他真是太t難了。
從最開始漢化的舉措不受待見,如今又是被後世漢人視為外人,他真是操蛋的人生。
對於漢化舉措,一些保守的蒙古貴族而言,他們秉持著傳統的遊牧民族觀念,認為蒙古人應該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習俗和政治傳統。
忽必烈推行漢化政策,如采用漢法建立官僚體係等,這使得部分蒙古貴族的權力受到削弱。
在舊的遊牧統治模式下,他們憑借傳統的家族地位、軍功等在部落內擁有極大的權力。
而漢化後的中央集權官僚體製對他們的特權地位形成挑戰。
而網友們對於戰爭中的殺戮行為存在事實,蒙古軍隊在南下滅金與滅宋的過程中,確實存在大量屠戮平民的情況。
這其中不僅有漢人,也有女真人等其他民族。
戰爭帶來的殘酷殺戮給當時的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損失,使北方地區的人口數量急劇減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受到嚴重破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