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整個明朝最牛的男人,他是中國曆史上的兩個半聖人之一。”
為什麼是兩個半聖人?
諸天萬界還是第一次聽說,聖人就聖人,怎麼能叫兩個半聖人呢?
“兩個半聖人”的說法源自近代學者梁啟超。
之所以有這種說法,是因為聖人需具備高尚道德、獨到學術見解並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而孔子、王陽明、曾國藩三人的成就與該標準的契合程度有所不同。
具體來說,孔子作為儒家學派創始人,其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等觀念成為傳統道德倫理重要組成部分。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為教育事業奠基,“仁政”等政治主張影響深遠。
他集立德、立功、立言於一身,無疑是聖人。
王陽明創立陽明心學,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重要思想,推動儒家思想新發展。
且在軍事上平定宸濠之亂等,為國家穩定立功,也達到了聖人的標準。
而曾國藩則被稱為半個聖人,他在太平天國運動中表現出色,創建湘軍,倡導洋務運動推動中國近代化。
重視教育,傳承儒學,但他在某些方麵存在不足,如在辦理天津教案時曾有誤。
使其與孔子、王陽明相比略遜一籌,故被視為半個聖人。
而網友們也為此爭論不休。
君情:【老子從來不覺得他自己是聖人,他看不上。】
雨農:【這是梁啟超說的一句話,孔子在封建社會地位太高了,至於曾剃頭,可能梁啟超比較崇拜吧。】
草莓可樂:【孔子是聖人,王陽明是聖人,不說也罷的。至於半個聖人,曾國藩我懶得說。】
“文能開宗立派,武能安邦定國,開創陽明心學收獲粉絲無數。”
“那麼明朝聖賢王陽明是如何煉成的呢?”
“陽明心學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古時候,但凡有聖人出世都會伴隨一些異兆,王守仁也不例外。”
“公元1472年,在娘胎裡待了14個月的王守仁終於在餘姚縣的一書香之家出生。”
據史料記載及傳說,王守仁在娘胎裡待了14個月才出生。
其出生頗具傳奇色彩,他的奶奶曾夢見天神抱一赤子從天而降,當天夜裡王守仁出生。
家人因此為其取名王雲,所出生的樓被叫作“瑞雲樓”。
王雲是王守仁的本名。
據《明史》等記載,王守仁出生時取名為王雲,但五歲不能說話,一位高僧告訴其父王華,要他給兒子改名為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