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王陽明的父親王華已經官至詹事府少詹事,主要的任務就是給太子講課。”
“這本來是個很有前途的職業,但若是碰上這位太子,那可就不一樣了。”
“沒錯,他就是明朝最愛玩的太子朱厚照~”
“……”
明朝眾帝王:“?”
這是什麼很值得驕傲的事情嗎?
“公元1505年,明孝宗朱佑樘駕崩,時年15歲的太子朱厚照登基。”
“以劉瑾為首的八虎太監大肆插手朝政,引起了文官集團的強烈不滿。”
“六部九卿聯名上書彈劾,但是祝朱厚照卻站在了八虎這一年,內閣元老謝遷和劉健深感失望,辭官歸鄉。”
明孝宗:“?”
這是什麼操作。。。
“南京科道官戴銑等人憤憤不平,紛紛上書彈劾劉瑾,劉瑾要把他們抓到北平問罪。”
“時任兵部選司主事的王陽明上書求情,諷刺劉瑾是權奸,結果被打了四十板子。”
“不久便被貶到貴州龍場當驛丞,父親王華也被趕出北平,調任南京吏部尚書。”
“在前往龍場途中,劉瑾派人前來暗殺王陽明,王陽明假裝跳水自儘這才躲過了追殺。”
“當時龍場還是蠻荒之地,到處都是荒山野嶺,條件非常艱苦。”
“王陽明到了龍場以後沒有心灰意冷,而是反思自己這些年的遭遇,聖人之道有了新的感悟。”
小小羅吖:【放在玄幻世界,龍場悟道就相當於一介書生,前半生顛沛流離,後半生歸隱山林每天看書思考,突然開悟,一朝入聖,從此名揚天下!】
瑞小葉:【陳平安的原型就是王陽明,真的絕了。】
無欲無求:【沒人知道他悟到了什麼。】
一次人間也匆忙:【餓了吃飯,渴了喝水,人老死亡天地之理。】
“聖人之道來自於本心,而不是來自於外物,提出了心外無理,心外無物,致良知以及知行合一。”
心外無物:
王陽明認為“心外無物”,事物的存在與否取決於個人的感覺。
比如山中的花樹,未被人看到時,其與人心同歸於寂,當人去看它時,花的顏色才一時明白起來,可見花不在心外。
心外無理:
孝忠、信仁等道德之理並非存在於外界事物中,而是存在於人的本心。
人們不能從外界求得這些道德原理,需從自己內心去探尋、體悟。
“將心中固有的天理貫徹到客觀事物中去,繼陸九洲之後,王陽明又一次將心學發揚光大。”
“後世將其合稱為陸王心學。”
“三年後,王陽明從貴州調到江西當知縣,在劉瑾倒台後王陽明重新回到了中央。”
“公元1516年,兵部尚書王瓊推薦王陽明去巡撫江西,當時江西中南部到處都是占山為王的盜賊。”
“盜賊四處劫掠百姓,甚至到了聚眾攻打州縣的地步。”
朱元璋:“???”
國法何在?
這些盜賊怎的如此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