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up主提過,隋朝的律法十分嚴苛,以致於江南百姓揭竿而起。”
“楊堅在開皇十七年又下令盜竊一錢就當街處斬,然而這非但沒有讓盜竊行為現象減少,反而讓百姓更加恐慌。”
“為了嚴懲官員貪汙,楊堅還暗中派人行賄,若是有人敢接受則一律處死。”
“若隻是嚴刑峻法也就罷了,更為要命的是楊堅本人對他製定的苛法也經常不遵守,賞罰完全憑借著一已心意。”
秦·劉季:【666,這不釣魚執法嗎?!】
漢·劉邦:【老陰b。】
楊堅:“”
“有一年元旦大朝部分官員穿戴不整,禦史沒有及時彈劾,楊堅就把禦史處斬,對不合自己心意的官員也經常用廷杖打死。”
“就連功臣武將也有不少因楊堅的猜忌而不得善終,這樣的呃朝廷如何會不亂呢?”
“楊堅病重後命太子楊廣監國,楊廣便趁機調戲了庶母宣華夫人”
“在這之後發生的事情成了史書裡的未解之謎”
“隋文帝楊堅終年64歲,他一生勵精圖治躬行節儉,開創了開皇盛世,同時他為人又生性多疑為人嚴苛,晚年廢立太子清洗朝堂埋下了動亂的禍根”
曆史選擇了楊堅,讓他在前人奠定的基礎上結束亂世完成統一。
曆史又放棄了楊堅,在他死後15年隋朝就徹底滅亡了。
他所攢下的基業,最終還是留給了唐朝。
為什麼西方人對隋文帝的評價相對高,而我們中國人對他的評價則相對一高一低呢?
因為隋文帝是一個矛盾的皇帝,有著鮮明的兩麵性。
一麵是高智商,外在表現就是能夠建立那麼多影響持久的製度。
這也正是西方文化最看重的東西,看重“硬”的指標。
隋文帝創立的三省六部製,使得中央政府的權力分工更加明確和合理,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時加強了中央集權。
在西方,這種權力製衡和分工協作的政治製度理念備受讚賞,被視為政治製度現代化的先驅之一。
且隋文帝開創的科舉製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對官職的壟斷,為社會各階層提供了相對公平的晉升機會,使有才能的人能夠通過自身努力進入官僚體係。
這一製度在西方被認為是現代文官製度的重要源頭,對西方的人才選拔和教育製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無論是法製建設成就還是國家治理與經濟政策,這些在西方人看來就是最好、可以的。
這也正是為什麼,西方人為何格外推崇隋文帝。
另一麵呢就是低情商,外在表現就是苛刻多疑和急功近利。
這讓整個社會缺乏一種溫厚的精神和溫厚的道德感。
而這些,恰恰是我們中國文化比較看重的東西。
我們比較看重這個“軟”的層麵,這也正是為什麼對隋文帝的一高一低評價呢。
隋朝二世而亡,且隋煬帝的暴政和濫用民力導致了國家的迅速崩潰和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