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雖然不高,但臨汾地區是個盆地,山頂到遠方汾河落差極大。
從半山腰往下看去,霍泉水咕嘟咕嘟的冒著氤氳水汽,在碧綠色的池水中緩緩升騰流轉。
水在冰下潺潺流動,雪在冰上皚皚沉浮。
山間蒼鬆古遒,雪滿枝頭。
山下山西焦化廠的巨大煙筒一排排的巍然聳立。
眺望遠方臨汾盆地。
萬家燈火熄,東方朝陽起。
隨著陽光播撒在這冰雪大地,金光作閃,汾河波光粼粼,當真好一幅冬雪奇景。
廣勝寺前,十三層的飛虹琉璃塔皚皚白雪下,各式琉璃在陽光下色彩輪轉,七色光恢弘閃耀,像似雨後彩虹。
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這座塔,與臨汾鐵佛寺塔相比,如果不連地宮,鐵佛寺的塔就像個小孩子一般。
這座塔估計有五十米高,不單瓦片和鬥拱是琉璃的,塔外還嵌著很多用琉璃製成的造像,每一層還都不一樣。
眾天王像,眾菩薩像、眾羅漢像,眾神仙像、龍像、鳳像,童子像,侍女像,等等等等,神色各異,表情不一,雕刻精美,塑造傳神。
有詩雲:
天王端坐麒麟背,
鳳飛龍舞繞塔尖。
十三浮屠金光頂,
漢唐宋明供金身。
若能拆下來,件件都是瑰寶。
今天不收門票,寺門大開。
我和孫福生把背著的糧食豆子交給知客僧後,與眾人拜過塔中佛陀。
燒香磕頭許願。
白憶畫和令狐秀媛都問我許的什麼願。
我誰也沒回,隻是左一眼右一眼的看著兩個姑娘,眼皮子都笑的掙不開了。
理完佛後,眾人一人領了一個開水燙過的瓷碗,跟著人群走到後院。
我看著手裡的碗有幾個缺口,也沒在意。翻開下麵看了看,沒有款。從漏出的胎底看,這碗估計都是明晚清初的民窯款,年代雖老,隻不過不值錢而已。
十幾口大鍋熬著信徒們供奉的各色糧食,咕嘟咕嘟的冒泡。大鐵鍋旁還堆著幾垛糧食,各種米豆都有。
那種雜糧紅棗混合的粥,香氣四溢撲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