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覺醒年代 第十九章九月九日登高_艱程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 艱程 > 第一卷覺醒年代 第十九章九月九日登高

第一卷覺醒年代 第十九章九月九日登高(2 / 2)

九月九日重陽登高,是相傳後漢時,汝南桓景學師於費長房,費長房說:“某年九月九日有災,家人縫囊盛茱萸於臂上,登山可免災。”桓景如言照辦,舉家登山,果然平安無事,三日後還家,見雞犬牛羊皆暴死。此後,九月九登高、野宴、佩戴茱萸,成為習俗傳延下來,漢末大亂,北人南遷,這個習俗也傳到了江左,至今已有千年。

在曾祖母房裡吃過早飯,一家老小,八輛牛車出了烏衣巷,連同三、四十名奴仆隨行,從烏衣巷出行要繞過莫愁湖,才能到達紫金山下,路程約有十裡,韓鐸與抱琴、待書坐著韓犳駕的牛車打頭陣,兩名小廝鋤藥、伴鶴和青枝、雲溪四人步行,在朝陽還未升起之時就出發了。

金風送爽,天空高遠而明淨,山林木葉脫落,山就顯得瘦了,但是另有一種爽朗峻肅之氣,顯示有彆於春和夏的秋的莊嚴。

朝陽從迎麵照射過來,將身後的影子鋪得很長,韓鐸盤腿坐在牛車上,看著車前的金黃的落葉在微風吹拂下翩翩起舞、聽著車輪轆轆滾動,這一刻是如此的悠閒,沒有什麼好患得患失的,所謂“有情而無累”,這聖人之境雖然達不到,但可以讓人變得心胸開闊、灑脫豁達。

紫金山山其實並不高,不過百餘丈,到了半山腰,是一塊巨大的平緩之地,韓鐸到達後,卻見滿地鶯鶯燕燕,隻教人看花了眼。

遊藝這種活動,自秦漢時出現萌芽,發展到兩宋時代,已經達到頂峰。

此後異族盜鼎,不識文明,文化發展極具退化,直到五四運動才從頭再來。

活動內容很多,如角提、蹴鞠、投壺、下棋乃至百戲,其實就是趁著春暖花開、風景優美的好天氣,大家一起到戶外玩一玩罷了。

九九重陽登高其實意義和踏春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達官顯貴交際的重要時刻。

兩宋社會,因為文人政治的極大發展,魏晉時期的士大夫尚柔之風的再次興起,遊藝活動開始更加偏向文藝,更加風雅。

摔跤、射箭、比武之類,一點都不“柔”,一點都不“風雅”好嗎?

我們需要的是撲麵而來的魏晉風度,需要的是文藝小清新,兩個人滾在地上摔跤實在辣眼睛,不喜歡!

男人都這樣了,女人自然更不喜歡這類活動,於是今日女眷們多在飲茶、弈棋、畫畫、寫字以及詩賦唱和。

不要覺得她們文化水平低,事實上,這個時代士族女子的教育水平是要超過兩漢和盛唐的。

朱熹對儒學的曲解在這個時期還沒有對社會毒害影響太大,他腐朽的思想到明清才顯現出來。

朱熹強調“滅人欲”,男尊女卑的格局十分明顯,極大壓製了女子的教育,即便有,學的也多是禮教方麵的內容。

這時候雖然是男尊女卑,但女子卻沒那麼“卑”,封建倫理的壓製還沒有發展到極致。

儒教的僵化死板乃至向神學方向發展,政治上的**以及常年的戰亂,極大衝擊了原本的價值觀體係。

兩宋士人愈發懷疑人生,舊價值觀逐漸崩潰,新的思想體係尚未建成,以至於社會上像晏幾道、柳永等人放浪形骸、奢靡無度,士人主張追求個性、自由,探索自我價值及生命的意義,在教育方麵,“越名教而任自然”這個主張得到大多數士人的認可。

於是乎,女子教育的成果開始顯現,一大批既精通琴棋書畫,又深諳詩賦歌舞的才女被批量製造出來。她們不再是隻懂封建倫理的“紙片人”,而是更加立體,更加生動了。

其中李清照和當今皇後謝道清就是其中佼佼者。(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大明:棄嬰開局,老朱求我當皇帝 鐵柱啊,你惹秦香蓮乾啥? 明撩暗哄,陸總終於上位啦 我家娘親是神探 大楚第一逍遙王 大明神探1546 長安幻想鼓點 奈何君上非我不嫁 陰壽書 彆人禦獸,你禦獸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