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信陽會戰(三)_我一張殺足以鎮殺仙人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我一張殺足以鎮殺仙人 > 第117章 信陽會戰(三)

第117章 信陽會戰(三)(1 / 1)

“羅山被圍住了?”信陽城內,李耀祖猛地從太師椅上站了起來,雙眼放光,臉上露出難以抑製的狂喜之色。

“對!而且我們的修士也成功攔截了對方的火炮!”傳令兵單膝跪地,語氣激動地稟報道,仿佛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哈哈哈哈!”李耀祖仰天大笑,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震得屋頂的灰塵都簌簌落下。

“什麼梁明,中我計也!傳令下去,讓羅山外圍的騎兵和步兵開始收網!我要把一整個梁王朝收到我手中!”

他大手一揮,仿佛已經將梁明及其麾下大軍儘數收入囊中,誌得意滿之情溢於言表。

“那些部隊埋伏的太遠了,還需要一點時間才能撲上去!”傳令兵猶豫了一下,還是如實稟報道。

“什麼?哪個混蛋把我的部隊埋伏這麼遠的!”李耀祖聞言,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鐵青,他怒目圓睜,額頭上的青筋暴起,仿佛下一秒就要擇人而噬。

“布置這個命令的郭某已經被押下去了…”傳令兵的聲音越來越小,頭也越來越低,生怕觸怒了此刻暴怒的李耀祖。

“也罷!到底是個人才,等我贏了再把他從牢裡放出來用!”

李耀祖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中的怒火,擺了擺手,示意傳令兵退下。他畢竟是一城之主,這點城府還是有的。

“讓部隊全速前進!迅速收網!”李耀祖再次下令,聲音中帶著一絲急切和不容置疑。

“是!”傳令兵如蒙大赦,連忙應了一聲,轉身飛奔而去。

……

與此同時,羅山城外,梁明軍營。

“夫君,收到暗部消息…”袁清婉黛眉微蹙,她伸出纖纖玉指,輕輕按在太陽穴上,接收著從四麵八方彙聚而來的神識信息。

片刻之後,她睜開美眸,眼中閃過一絲凝重,“我們被包圍了,他們正在全速向我們靠近。”

“看來這信陽的謀士倒是厲害,竟然能預判我們的哨位,在我們警戒範圍之外放置奇兵。”梁明聞言,臉色也為之一正,他摩挲著下巴,若有所思地說道。

“但是他此刻奔襲到我們這,都足以讓我們收縮兵力了。”吳達西在一旁補充道,他雖然軍事才能不如梁明,但基本的戰略眼光還是有的。

“正是。那我們這邊也得稍微認真一點了。”梁明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精光,“按照五號預案執行吧。”

“是。袁夫人,請你對部隊部署發出如下指令……”吳達西立刻挺直了身板,一絲不苟地開始傳達梁明的命令。

他知道,接下來的戰鬥將會更加激烈,容不得半點馬虎。

袁清婉點了點頭,她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心情,然後開始通過神識向各個部隊下達指令。

她的聲音清冷而堅定,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與平時溫柔婉約的形象判若兩人。

隨著袁清婉的指令下達,梁明麾下的軍隊開始迅速而有序地行動起來。原本看似散漫的陣型開始收縮,士兵們也收起了之前的輕鬆,一個個神情肅穆,嚴陣以待。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羅山城牆之上,那謀士原本正悠然自得地撫著胡須,享受著這難得的輕鬆。

在他看來,梁明軍的火炮雖然聲勢浩大,卻始終無法攻破城牆,而敵人又不敢貿然攻城,這羅山城簡直固若金湯,守得可謂是輕鬆至極。

他甚至開始在心中盤算著,等戰事結束,該如何向城主邀功請賞。

然而,這份輕鬆並未持續太久。突然間,他注意到城外的梁明軍似乎有了異動。

原本散漫的陣型開始收緊,軍旗獵獵作響,在風中翻飛,士兵們整齊劃一的動作激起陣陣塵土,在陽光的照射下,宛如一條黃龍在原野上翻滾。

“什麼情況?”謀士的臉色驟然一變,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連忙舉起手中的單筒望遠鏡,仔細觀察著敵軍的動向。

隻見梁明軍的士兵們正迅速而有序地收縮陣型,原本分散的部隊開始向中心靠攏,形成了一個個緊密的方陣。

“報!”一名傳令兵氣喘籲籲地跑了過來,打斷了謀士的思緒,“敵人開始收縮他們的兵力!”

“也就是說,信陽的部隊已經開始收網,而且被他們提前發現了?”謀士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難以置信的顫抖。

“是的!”傳令兵低著頭,不敢直視謀士那銳利的目光。

“沒事!”謀士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隻要郭先生在,梁明在計謀上,絕不會在我們之上!”

他從懷中掏出一個錦囊,小心翼翼地打開,隻見上麵赫然寫著四個大字——“敵退我進”。

片刻之後,他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然。“大軍準備出擊,在西門列陣!”

他指著西門的方向,大聲下令道。他觀察到,西門的梁軍已經撤走,這正是出擊的絕佳時機。

“是!”傳令兵領命而去,迅速將謀士的命令傳達下去。

謀士站在城牆之上,抬頭望向信陽方向,仿佛看到了郭先生那雙深謀遠算的雙眸,心中稍稍安定了一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新小说: 我屠殺妻子全族,被她追殺七百年 替身為凰 海賊,龍之劍歌 她死後,渣男抱著骨灰盒哭成狗 寒門梟主 大佬在星際靠娶夫發家 遮天:這位準帝境巔峰大限將至 烽火赤心,迎風而起 暗夜曙光:蕭逸的正義之戰 斷情絕愛後,魔教真千金帶飛各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