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漸行漸遠,逐步消失在視線內的西征軍,魏忠賢輕聲說道:“皇爺,咱們該回去了!”
朱由校收回目光,看向圍在四周的文武百官,朗聲說道:“好,回去吧!”
此次交由曹文詔率領的兩支騎兵,除了常規的刀槍劍戟與鎧甲外,朱由校還將能給的燧發槍與三眼銃都給了他們,同時,還給百戶及以上的軍官都人手配了一支望遠鏡。
雖然他們現在的作戰經驗不如虎墩兔的大軍,但有了望遠鏡和火槍,將能保持在遠程打擊上的優勢。
實在不濟,打不贏也能提前跑路,遠遠發現數量優於己方的虎墩兔騎兵,還能提前轉移,或者說逃跑。
逃跑不可恥,明知打不贏還要硬碰硬才是可恥,而且很傻,朱由校不僅不會褒獎,還會進行嚴厲的懲罰。
軍隊的確是打出來的,但前提是要能保住小命,小命都沒了,還談什麼百戰強軍。
此次勇士營與京營出征宣大,朱由校對曹文詔的要求就是去練兵,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
朱由校可不想學老蔣將教導總隊放在守衛明知是死局的南京,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現在出征的兩支騎兵可是未來朱由校嫡係騎兵軍隊的軍官種子,他可不想一仗就給打光了。
陳奇瑜在辭彆送行的皇帝與朝堂文武百官後,頭也不回地朝西北方向的居庸關奔去。
當來到居庸關前,看著巍峨高聳的居庸關,以及向兩邊延伸至山頂的城牆,陳奇瑜忍不住輕歎道:“好一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沿著居庸關河穀繼續前行了一段距離後,便來到了內長城最重要關隘,即八達嶺。
翻越八達嶺之後,便來到了宣府穀地,也就是永定河上遊兩大支流桑乾河與洋河的交彙處。
宣府穀地是西北蒙古高原進入京城的最近與最便捷路線,這裡是一處地勢平坦的穀地,土壤肥沃,河流密布,非常適合囤積重兵。
這裡除了是宣府鎮的轄區,明初的時候還是穀王朱橞的封地。
在宣府城與楊麒碰頭後,楊麒從宣府鎮挑選的一營精銳騎兵,隨陳奇瑜一同前往大同陽和。
當陳奇瑜帶著大軍來到陽和城外的時候,時間已經來到了五月中旬。
而陽和城外,事先得知陳奇瑜過來的孫承宗,帶著屬官與祖大壽等將領已經等在了東門外。
陽和城雖然是宣大總督駐地,但卻不是如宣府和大同一樣的大城,城周八公裡,城高隻有六米。
包磚夯土城牆,最寬處可容納兩輛馬車並排行駛。
城牆四麵各開有一門,四個城牆的轉角處都設有一個用來觀察敵情的望樓。
遠遠看到迎接自己的孫承宗後,陳奇瑜打馬快速向前,在離孫承宗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時,陳奇瑜翻身下馬,一邊走一邊笑著行禮道:“下官陳奇瑜,見過孫閣老和諸位同僚!”
孫承宗向前邁了兩步,拱手笑著回道:“見過少司馬,旅途勞累,本官已經在城內為你們準備好了接風宴!”
陳奇瑜也不客氣,笑著回道:“好,謝過孫閣老,我們邊吃邊聊!”
“好,裡麵請!”
對於陳奇瑜,孫承宗還是不敢怠慢的,年前他剛被起複的時候,就已經聽說了天子剛醒來就指名提拔了眼前的陳奇瑜。
看著不到四十,正是意氣風發時的陳奇瑜,已經年過花甲的孫承宗,不羨慕都不行。
之所以將宣大總督放在陽和城,除了距離東麵的宣府與西麵的大同城差不多距離外,還有他的整個北麵不遠處就是邊牆。
而它的西北角有兩條通往邊牆外的天然河溝,即黃水溝和雁門水溝(黑施溝),將陽和城建在兩條溝的出山口,即著名的陽和口,就是為了阻擋從兩條河溝過來的蒙古人。
而剛被虎墩兔擊敗的土默特,就被孫承宗安排在了黃水溝上遊西麵與禦河上遊的飲馬河和萬泉河一帶。
這處地方不說水草豐美,但也不是很差,地勢平坦,河溝眾多,是非常好的駐牧地。
將敗退的土默特放在此處,將能很好地在大同鎮北麵建起一道屏障。
而且,此地距離陽和與大同不遠,不僅方便溝通,還能及時支援與指揮行動。
而在決定主動出擊之前,兵部便已經將禦前商議的出兵計劃提前告知了孫承宗。
所以,當陳奇瑜來到陽和城之前,孫承宗已經聯絡好了土默特、鄂爾多斯與永謝布的聯軍,此時的他們,已經聚集在了土默特現在暫時寄居的地方,隨時準備向西北方的虎墩兔發起進攻。
而土默特三部與明軍的聯合動向,自然瞞不過一直虎視眈眈的虎墩兔,他也正在歸化城附近重新集結兵馬,準備向大同奔襲而來。
在接風宴結束之後,孫承宗與陳奇瑜立馬召集了即將參戰的主要文官武將,主要有大同與宣府兩位巡撫總兵、副總兵,以及曹文詔這個從京城趕來的兩支騎兵主將。
主持會議的,不是彆人,正是孫承宗這個宣大總督兼戰場主帥。
戰情緊急,外加孫承宗的地位高過眾人一籌,他也就沒有什麼太多的客套廢話,在簡單說了兩句開場白後,他馬上開始了軍議。
“自從本官赴任宣大以來,一直不忘陛下所托,打探虎墩兔動向的同時,也積極拉攏被虎墩兔攻打的蒙古右翼土默特、鄂爾多斯與永謝布三個萬戶。
好在皇天不負有心人,他們三部皆響應了朝廷的號召,願意聯合起來與大明一同對敵。
目前三部人馬已經聚集在了禦河上遊的飲馬河盆地一帶,其中土默特與鄂爾多斯各出兵兩萬,永謝布出兵一萬,另外還有作為奇兵的喀喇沁一萬。
大同鎮現在聚集的可戰之兵有五萬,其中四萬是大同鎮邊軍,一萬是從山西鎮抽調過來,另外還有楊總兵從宣府帶來的一營精銳,以及曹將軍從京城帶來的兩營騎兵。
蒙古右翼三部軍隊六萬,全是騎兵,三部的武器經大明援助過後,戰力有所將強,但不多。
大明軍隊約六萬七千,其中騎兵兩萬三,剩下的都是步兵,步兵守城綽綽有餘,但拉到野外與虎墩兔的騎兵作戰,效果不會很好。”
喜歡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請大家收藏:明末,重生朱由校嚇壞崇禎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