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五十九年。
大宋跟蒲甘王朝的大戰展開。
第二年。
夏天。
戰事基本結束。
而此時,趙昕也給老三交代完了所有的治國的注意事項,然後,乘船返回了三佛齊。
途中,自然也是經過了朱羅。
在朱羅待了一個月左右吧。
稍稍地了解了一下朱羅如今的情況,趙昕也就撤了。
等他回到三佛齊的時候,也已經是差不多來到了夏末。
抵達三佛齊後。
暫時住在一座偏殿。
與此同時……
也是見到了從大宋過來的三百餘人。
然後……
馬不停蹄地,便又一邊舉行宴會,一邊探討學術。
雖然這些年來,大宋的科技沒什麼太大的突破。
但是也是不斷地往精益求精的方向去發展。
像是蒸汽機車,跑出每個小時二十公裡,已經不再是什麼問題。
另外……
像是造船,現如今的大宋,也已經有了差不多快三十艘蒸汽船。
其他那些原始的風帆船,就更是不必多說了。
甚至……
像是一些大型商船,也已經是往多層尖底的方向去打造,以求能夠獲得更大的載重量。
這些成就,隻能說還是相當地矚目的。
至於其他化學、物理、生物、天文方麵上的成就,就更是不必多說了。
趙昕還曾希望他們能夠推導出萬有引力公式。
隻不過……
有一說一,這方麵的內容就有點過於複雜,以至於趙昕,也隻能算是說,能看懂。
這些年,這哈雷彗星,也曾來到過地球軌道附近,趙昕都看到了。
因此……
算是一種閒聊吧。
趙昕便提出了,那些史書上時不時都會有記載,什麼時間,然後就有彗星掠過。
那有沒有可能,這就是同一顆?
順便,讓他們推導出下一次這顆彗星經過地球的時間。
不過這些都不是什麼重點。
重點是……
接下來,他們可能需要在三佛齊建立一個煉油廠。
同時……
還要研究合成橡膠該怎麼做。
講道理!
現如今的趙昕,也沒什麼頭緒。
現如今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先去打孔。
把三佛齊這個島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先探測一番。
不過雖說沒有頭緒,但也不妨提出一些猜想。
你比如說,這石油最有可能出現在哪裡。
那肯定不可能是山上。
所以,那些山區的,基本上都可以排除。
然後……
後世還有假說,說石油都是動物屍體、植物屍體沉積經過千萬年形成的,那根據這個去推測,那些土壤比較新的地方,肯定沒有。
而且說到沉積,什麼地方會形成沉積,通常跟沉積結合起來使用的,那當然是盆地。
因此……
根據這些,便可以把範圍進一步地縮小。
至於海上也有石油這種,就不用再去考慮了。
畢竟……
根本沒有那個實力。
緊接著……
一行人便行動了起來,先打造工具,然後去給地下鑽孔。
三百人。
五個人一組,再配二十多個當地人去保護著,免得被當地的老虎、巨蟒給叼走。
半年時間下來。
很快……
科考隊便開始有了收獲。
在離三佛齊國都西北六百裡的地方,便首次挖出了疑似石油的東西。
經過檢驗物理、化學性質之後,果然便是石油無疑。
找到了石油後,這柴油機也就立馬有了派上用場的條件。
也算是給接下來的大宋,突破了一道難題了。
完了……
趙昕也是打算弄一個煉油的高塔。
不過講道理!
在三佛齊,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條件。
隻能是從大宋定製,然後再送過來。
再定製一批氣壓計、溫度計,還有管道什麼的。
這些需求,直接便開著蒸汽船送回去。
如果還想等季風再出航,那得等到猴年馬月。
趙昕也讓一部分的人,跟著蒸汽船一起回去,畢竟光是用圖紙,還有文字,是遠遠不夠的。
這些人回到了大宋後,也是立馬便開始著手相關事宜。
甚至回來的時候,還引得全院圍觀。
一個個都在問,現如今三佛齊那邊是什麼情況。
從這也可以看得出來。
不少人還是想出去的。
隻是礙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說家庭,比如說其他。
當得知對石油的開采經過趙昕隨隨便便這麼一弄,便又是往前跨越了一大步後,科學院眾人也隻能是表示,果然不愧是官家。
當然!
也有一些新來的,問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何他們要跑那麼遠去開采石油,難道我堂堂大宋,就沒有嗎?
眾人雖說也這麼覺得,甚至還有一些人,打算在大宋找的,隻是……
在申請了經費,而且嘗試了一年後,他們也就傻眼了。
要麼真的一點都沒有,要麼,有,但不多,連捧起來一把,都夠嗆。
也是到了此時他們才發現,官家跑那麼遠去開采石油,是多麼地正確。
同時……
也引發了一些人的進一步思考。
那就是……
官家為何像是啥都知道似的。
不過……
這也已經是後話了。
而科學院的人,也並未去深究這個問題,他們隻把趙昕當作是神一般地來看待,還不忘回一句,‘要大宋有的話,官家難道比你還笨?’
黎元六十一年。
柴油機也被運往三佛齊。
接下來直接用柴油機對石油進行開采,比之使用人力,還要更加地方便。
但現在隻能說是用鑿子,把地底下的泥土、岩石鑿穿。
為此……
趙昕也是讓人研究鑽頭。
當然了!
也不是說鑽頭就是一勞永逸的。
因為鑽頭也有可能掉到洞裡,撿不上來,最後把打的洞給堵住了。
這樣的情況,也是時常會發生的。
但總體而言,起碼比現在這種上下上下的運動,效率要高出不少。
趙昕也是命人,又找了一些西南挖掘井鹽十分有經驗的工匠,也加入進來,作為技術指導。
其實這挖石油,就跟挖井鹽差不多。
還是頗有七八分相似之處的。
到了黎元六十一年,年底。
三佛齊已經第一次使用上了柴油機進行犁地。
這突突突地犁地,比之使用笨重的蒸汽機,可謂是方便了不知道多少倍。
柴油機在大宋至少研究了,也怕是有近四十餘年了,此時,也是終於迎來了收獲。
當然!
雖說如此,離量產,還是差得太多。
趙昕也是更進一步,讓他們研究拖拉機,以及柴油車。
拖拉機比較簡單,就在後麵再拖個車廂。
柴油車,或者說是四輪車,這個可能就得花點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