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淮走到已經平靜下來的李秀麵前:“我知道你有怨氣,我也有,但軍議是讓你宣泄怨氣的地方嗎?一邊論軍事,一邊拔刀互砍,咱們是正經的北伐軍,還是什麼地痞流氓?”
李秀臉頰突突抽動片刻,抖了抖膀子,掙脫了王雄矣與周行烈的鉗製,拱手說道:“統製郎君,俺……俺知錯了。”
劉淮點頭:“知錯就好,小乙哥。”
張小乙站起來,拱手以對。
“把李三郎打下去,親自打他五軍棍。”劉淮冷然說道:“這次處罰,並不是因為李三郎辱罵宋國楚州通判,而是因為他擾亂軍議,明白嗎?”
“喏!”
張小乙與李秀同時應諾,兩人到了圍幛外,張小乙拿過一杆長槍,就讓李秀站著,打了對方五下。
眾將都知道張小乙與李秀的關係,不可能下狠手,也知道劉淮此舉是將此事高高拿起,輕輕放下,也就沒有多勸。
劉淮環視一圈後,複又將目光投向了身前的徐宗偃,發現對方已經沒有數月前的趾高氣昂,渾身塵土,滿眼疲憊,臉頰已經深深凹陷下去,就連那標準的文士長須此時也缺了半邊,似是被火燎了。
有心想要嘲諷幾句,但想了想,劉淮複又覺得無趣,直接走到魏勝身前,先是行了一禮,隨即就坐到了右手第一個位置上。
陸遊有些擔憂的望了劉淮一眼。
剛剛李秀喝罵徐宗偃的時候,魏勝就在跟他說,忠義軍現在內部對立已經十分嚴重了,真正能彌合雙方的,也隻有劉淮一人。
因為如同何伯求這些山東本土勢力,是相信劉淮有割據的野心,所以會心向山東。
然而如同魚元、雷奔這等忠義軍老人,也同樣相信劉淮不會放棄兩淮家鄉不管。
除了這兩撥人之外,忠義軍中,還有很大一批人相信劉淮的戰略能力。
尤其是依舊沒有被排斥在外,依舊可以參加軍議的辛棄疾等人,在那一個混亂之夜後,他們對劉淮有一種盲目的信任。
畢竟,在這個時代,能看懂戰局的人很多,但能以天下為棋盤,從政治的角度分析明白天下戰略之人,那就太少了。
所以,如果要南下兩淮,必須得有劉淮的支持才對。
就在李秀行刑完畢,揉著屁股落座之後,陸遊捧著文書站了起來。
“此次大軍議,由海州知州,忠義大軍都統魏公主持,參與軍議者共計四十人。
其中,地方官員共計六人,
沂州通判何伯求,沂州軍轄張醜,莒州通判羅穀子,海州通判陸遊,朐山縣知縣高敞,臨沂知縣崔蛤蟆,
軍官共計三十三人。
前軍有統製官劉淮,統領官張白魚、羅慎言、石七朗、王世隆,副統製李火兒於陳島統軍未至。
中軍有副統製魚元,統領官雷奔、王雄矣、龐如歸、尉遲明月、周行烈。
右軍有統製官張小乙,副統製李秀,統領官符公遠、焦橋、傅大石。
左軍有統製官董成,副統製梁千歲,統領官朱七九、華天凱、龍權。
後軍有統製官張青,副統製開趙,統領官劉異、李機、李仔、鄭雲。
此外,還有天平軍大將,辛棄疾、李鐵槍、賈瑞、蕭盆奴。
無法參與決議,隻作為旁聽人員,還有武成軍總管呼延南仙,武興軍百夫長梁遠兒。”
長長的名單念完,陸遊稍稍喘了一口氣。
其實從這份名單就可以看出很多事情了。
就比如沂州土豪,有許多人轉職當了地方官,這並不是說軍中已經不缺人手,而不要他們。
而是因為地方更需要穩定,需要由他們來溝通地主富戶,畢竟就算作為征服者,忠義軍可以用刀子打地盤,卻不能用刀子來治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