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三日,揚州皂角林。
在一片樹林之後,宋軍統製官賈和仲覺得額頭上有些癢,伸手摸了一把,發現汗水竟然已經布滿了額頭。
“橫死賊!”賈和仲暗自罵了自己一句。
這已經是冬日了,竟然還沒有接戰,就冒出滿頭大汗來,豈不是說明他賈和仲心底沒根,貪生畏死嗎?
然而,在賈和仲抬起頭,左右環顧麾下數百弓弩手的時候,發現他們也是麵露驚慌,卻是瞬間就將心放回了肚子裡。
不是俺老賈懦弱,而是形勢太差了。
淮西那邊已經徹底完蛋了,聽說長江邊的和州都已經被金軍拿下。
淮西諸軍要麼死了,要麼逃了,要麼降了。
凡是還活著的,基本上都已經被攆到了大江以南。
若不是完顏亮窺到了全殲淮東大軍劉錡所部的機會,說不得此時已經從采石磯搭建浮橋,殺進了江南了。
當然,如果是宋國朝廷,可能會慶幸完顏亮的決斷,江南腹地沒有被金軍肆虐的危險,算是判了個緩刑。
但作為撤退中的淮東大軍一員,賈和仲無論如何都高興不起來。
如果再不撤到江邊,那麼淮東大軍是真有可能被金軍打出鉗形攻勢,一波包了餃子的。
作為餃子餡,賈和仲覺得這就很操蛋了。
撤退自然也不是一窩蜂的向後逃,也是得層層阻擊,甚至要層層反擊的。
賈和仲就這樣,率領本部弓弩手,與另一名統製官吳超一起,在這片金軍爭奪瓜洲渡必然會經過的一片林子設伏。
賈和仲望向橫穿林子的官道,複又望向了官道西側。
彼處吳超的五百弓弩手已經準備就位,想必此時那廝也跟他一樣,口中無唾,額頭生汗吧。
想到此處,賈和仲自我暗示了一番,運用了一套精神勝利法,感覺心情好多了。
這世界上哪有那麼多英雄好漢?
大多數人還不都是會害怕,會哭泣,會悲觀的普通人?
然而賈和仲將目光看到已經當道列陣的一百零四名宋軍甲士,以及在陣列最前方,叼著根草莖拄著麻紮刀顧盼生雄的員琦時,他的心情又開始煩悶起來。
因為這廝真的是一個英雄好漢。
雖然員琦隻是個小小的統領官,但他敢隻帶著本部直麵金國主力騎兵的行為卻時時刻刻在提醒賈和仲,自己就是個畏戰的孬種。
賈和仲甚至有些陰暗的在想,既然員琦敢在這裡充英雄,那就讓他死在這裡就好了,自己隻需要支援速度稍稍慢一些,員琦這一百甲士,難道還能打退千軍萬馬不成?
然而所有的想法,都隨著隆隆馬蹄聲的逼近而煙消雲散了。
金軍的遊騎已經出現在了官道上,有些騎兵折返回報,而有些遊騎則是彙聚起來,在官道上來回馳騁騷擾員琦的甲士隊列。
“呸!”員琦吐出草莖,獰笑一聲,隨即鬆開紮在地上的麻紮刀,從腰間摘下硬弓,刷刷刷三箭射出,三名金軍輕騎當即落馬。
“舉盾!迎敵!”甲士陣型之中,有軍官高聲下令。
刀盾與長槍配合向前,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卻月陣,在甲士縫隙,三十餘名重甲弓手不停放箭。
可以看得出來,這些人都是宋軍的精銳,精挑細選的悍卒,弓硬箭準,金軍遊騎根本占不到便宜,不多時就扔下了十餘具屍首倉惶退去了。
然而宋軍上下,無論是誰都沒有放鬆,因為隆隆馬蹄聲已經愈發響亮,各種鼓聲與角聲齊鳴在一起,最起碼有千餘騎已經殺奔而來。
在下一刻,代表行軍萬戶的總管大旗已經出現在了宋軍的視野中。
一麵上書‘武安’,一麵上書‘武銳’。
稍小的兩麵旗幟上,則是寫著將主的姓氏。
分彆是‘高’與‘韓’。
“高景山、韓棠。”賈和仲身側,有軍官小聲驚呼出聲:“竟然是兩條大魚。”
賈和仲拍了一下那名軍官的腦袋,隨即小聲嘀咕:“來吧,就看是這網能網死魚,還是這魚能掙破網了。”
金軍正軍漸漸出現在了官道儘頭,騎兵如林卻沒有第一時間衝陣。
在兩個行軍萬戶的指揮下,數百甲騎下了戰馬,列陣而前,竟是一點也不托大,想要用步戰來解決當道列陣的宋軍。
宋金皂角林之戰,正式打響。
——
“高景山?韓棠?嗬,都是老熟人了。”
在瓜洲渡大營的劉錡靠在一張軟榻上,看著手中手中的文書,感歎出聲。
瓜洲渡原本隻是一個渡口,大約隻是個鎮子的規製,城牆並不是夯土的,隻是木欄而已,也就起到一個防止逃稅的作用。
劉錡是宿將,自然也是早有準備,所謂未慮勝先慮敗,早在宋金將要開戰的時候,他就派遣部將在瓜洲渡修築營壘。
且說,古代的河流防禦方法是兩城夾一河,但世事無絕對,因為大江過於寬闊,所以在曆史上,南朝往往有放棄江北諸鎮,全力保江南的措施。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大江以南的建康,也就是後世的南京是天下堅城,足以作為江南大軍的防禦支點。
建康曾經是一個三麵環水的半島,而西南,東北兩側的水麵狹窄,又被白下城、石頭城等堡壘扼守,西北側水麵直麵山體,難以登陸。東南麵唯一的路橋,又被鐘山與秦淮河保護。
曾經的建康,單從水路或者陸路進攻,幾乎是無法拿下的,必須水陸並進才能對建康造成足夠的威脅。
說一句便於想象的話,這種地形跟君士坦丁堡差不多。
但關鍵就是,這都是曾經的事情了。
在北宋的時候,建康的山川地理發生了急劇變化。
首先是長江西移,然後是長江故道與秦淮河變窄。
曾經的秦淮河寬達上百米,到了北宋時,就急劇變窄到三四十米了。
更關鍵的是建康東北側的玄武湖,直接被王安石用泄湖為田給圍死了。
這也就導致了建康城在軍事地理上變得極為不安全。
南北朝時放棄江北諸鎮的做法,到了南宋的時候,就已經與自取滅亡差不多了。
也因此,劉錡必須要建立新的防禦體係,以取代建康堅城。
也就是瓜洲渡—長江—鎮江府防禦體係了。
劉錡將瓜洲渡的營壘修得堅固無比,下定決心要在這裡堅守到底。
為了以示死戰的決心,劉錡甚至將妻子兒孫全都接到了瓜洲渡,如果瓜洲渡破,那他們全家就得跟宋軍兩淮四萬餘主力兵馬一起葬送。
這自然是鼓舞士氣的舉動,卻並不是所有人都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