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死難道真的有這麼艱難嗎?
曾經的敗軍之將們,注定要在今夜迎來一場蛻變。
作為前線總指揮,劉淮卻沒有傷時感懷的工夫,不顧夜色,直接派遣民夫帶著工具與材料到江心洲建立營寨。
天一亮金軍就來了,雖然到時候靖難大軍彼時也應該能抵達,但必然是疲憊不堪的。
但是金國水軍可不一定,這幾日刮得都是西北風,江上艦船鼓起風帆,雖然是逆流而上,速度會慢一些,卻還是不會損耗許多氣力的。
金軍水軍在陸上的戰力,劉淮是領教過的,除了騎兵少一些,與一般金國正軍無二,若他們前來爭奪江心洲,說不得還得打一場硬仗。
至於從鄂州支援而來的洞庭湖水軍,劉淮思慮再三之後,卻還是不敢徹底相信他們。
原因無他,這支軍隊從上到下的經曆實在是過於複雜了。
洞庭湖水軍的建立甚至可以追溯到兩宋之交,建炎年間的鐘相楊幺大起義。
彼時正是宋朝大潰敗期間,鄂州形勢複雜,什麼潰軍、亂民、遊寇、貪官、酷吏彙聚一堂,在彼處共襄盛舉,橫征暴斂,政繁賦重,百姓民不聊生。
因此,鐘相在武陵打出了均貧富、等貴賤的口號,起事造反。
這就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鐘相楊幺起義。
鐘相起義雖然有些宗教性質,但終究是一定民眾基礎的,在鐘相被俘殺後,楊幺接過了首領大旗,繼續依托洞庭湖作水寨造反,並且連敗宋軍各路大將。
最後,在嶽飛的指揮下,這場聲勢浩大的起義才算被平定下去。
嶽飛自然不會做什麼殺俘之事,安置好降兵後,又從中招募壯勇,並由此建立水軍,是為橫江軍。
後來橫江軍被拆分出一部分,送給了韓世忠,現在李寶所率的浙江水軍,就有一部分將校是橫江軍出身。
再之後,嶽飛雖被冤殺,但嶽家軍隻是被拆分,如同統製官一級並沒有被斬儘殺絕。橫江軍被縮減了編製,卻也沒有被完全取消。
但是隨後在荊襄主政的,卻是張俊的女婿田師中,這廝是真的深受自家嶽丈的真傳,隻知道聚斂錢財,上行下效之下,嶽家軍迅速失去了戰鬥力。往日威震天下的勁旅,竟然在短短幾年之內,就變成了捉拿幾百盜匪都會損失上百的弱兵。
到此時鄂州屯駐大軍的主力,已經不再是嶽家軍了,而是在七年前屯駐鄂州的成閔所部。
有這麼一番波折在,劉淮對於洞庭湖水軍的戰力猜測就可想而知了。
即便是洞庭湖水軍統製李道是宿將,甚至是名垂青史的宿將,但劉淮卻依舊不敢在決定生死的軍國大事上完全信任他。
再說了,李道能名垂青史也不是他有多麼能打,而是他有個賈南風式的閨女李鳳娘。
李鳳娘是宋國第三代皇帝趙惇的皇後,其人事跡有許多,比如將丈夫趙惇逼瘋,痛罵如今還是太子的公公趙昚,再比如開啟了南宋後宮乾政的先河。
但最有名的還是一件事還是曾經被安在許多毒婦身上的故事,趙惇洗手時見到端盆的宮女雙手細白,就誇獎了幾句。李鳳娘看在眼裡,在幾日後,就將一具食盒送到趙惇麵前,趙惇打開一看,正是端盆宮女的雙手。
麵對如此堪稱挑釁的行為,身為皇帝的趙惇竟然懦懦不敢言。
這就是堪稱魔幻的南宋宮廷政治了。
李道有這麼一個閨女,雖然他是嶽家軍出身,卻也足以讓劉淮懷疑他的人品與能力了。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嘛,齊家都沒有完成,哪裡能指望他治國呢?
當然,李道究竟是不是名將,還得看洞庭湖水軍戰果如何。說不得其人乃是長於治軍,拙於治家之人呢?
為自己心中所想打了個補丁之後,劉淮將張白魚、張小乙留在了東采石渡口,準備迎接即將到來靖難大軍,而他則親身抵達了江心洲,監督營寨的擴建。
此地原本就是軍營之類的建築,後來被金軍改造了一下,大略加了些防守設施,此時擴建起來還是比較方便的。
到了月色西沉,東方太陽未升,夜色最為黑暗之時,幾乎是徹夜未眠的劉淮看到大江西岸一條火線慢慢蔓延而來,並且在正西麵彙聚起來,隔著一條江水與江心洲處遙遙對峙。
金軍騎兵前鋒終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