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在宋朝的確迎來了大發展,但這裡所說的大發展基本上是野蠻生長的狀態。
因為火器屬於新式武器,有識之士都知道這玩意可能運用到戰場,但究竟如何運用,那就見仁見智了。
單看火器的種類,那真是處於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但真正管用的到底有多少,那還真得經過戰爭的檢驗才可以。
受後世亂七八糟營銷號的影響,劉淮第一時間就準備索要號稱有火槍雛形的突火槍。
然後劉淮就親眼看著李琦拿出了一個大呲花,綁在了長槍槍頭上後點燃引信,隨後將槍尖朝前,將帶著鐵屑的火花一起噴了出去。
劉淮目瞪口呆。
是的,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突火槍,主要用處除了以火花來恐嚇敵軍戰馬並且糊敵軍一臉黑灰,為長槍刺擊創造機會,就是點燃敵人的攻城器械了。
花活大於實質。
至於能發射彈丸的突火槍,那得幾十年後才會出現,而且威力相當堪憂。槍管甚至不是由銅鐵鑄造,而是直接用堅韌老竹,發射藥太多就會炸膛,也因此,彈丸初速十分低下,起到的最大作用就是嚇人一跳。
至於火炮,劉淮在山東就死心了。因為魏勝曾經細細跟他講解過大宋火炮是什麼東西,簡而言之,那不是火炮,而是火砲,是發射燃燒火團的人力拋石機。
至於燃燒火團是什麼,那也是百花齊放,從牛糞砒霜到石灰火藥應有儘有,堪稱各顯神通。
劉淮複又拿起一個香瓜大小,四麵生刺的鐵家夥,一開始他還以為是手雷之類的東西。李琦接過之後,先是用燒紅鐵錐捅了捅將其點燃,隨後扔了出去。
帶著刺鐵球在地上滾了滾,隨後從其中冒出濃煙來,很快校場上就升騰起一片白煙。
在劉淮地鐵老頭手機的表情中,李琦出言解釋,此物喚作火蒺藜,其實就是鐵蒺藜內包火藥,既可以釋放煙霧遮蔽敵我視線,又可以紮傷人馬腳心,阻礙敵我行動,堪稱中世紀地雷。
隻不過用起來實在是太艱難了。
挑挑揀揀半天,劉淮才從一大筐頗具腦洞挑出來三樣真正勘用的東西。
除了前幾日水軍作戰時已經用過的霹靂彈與火箭,還有一種喚作霹靂炮的火器。
與宋國在抗擊蒙元時所用可以爆炸,以破片殺人的霹靂炮不同,這個時代的霹靂炮是一種火藥石灰彈,點燃之後扔出後,就會形成一片石灰屏障,被籠罩在其中之人呼吸困難,眼睛被迷,很快就會失去戰鬥力。
當然,霹靂炮不是後世的毒氣彈,不可能遮蔽整片戰場,卻也能在小範圍戰鬥中起到一定作用。
曆史記載,虞允文帶領一群潰軍在長江上對抗金國臨時攢出的水軍時,就用了霹靂炮,將不熟悉水戰的金國陸軍打得昏頭轉向。
而如今則因為金國水軍進入長江,洞庭湖水軍來援的緣故,一開始就是激烈的江上大戰,反而沒有用上霹靂炮。
在仔細看了一遍宋國最精銳的火器之後,劉淮是有些失望的。
應該說在這個火器萌芽的時代,哪怕走在時代前沿宋國,也是處在探索階段。
而唯一知道火器在未來發展方向的劉淮,卻因為一直在前線廝殺,根本無法監督鑄造大炮,改良火藥。
就算現在想憑借宋國國力來打造,遠水也解不了近渴,來不及的。
“劉都統隻是看中了這幾樣嗎?”李琦好奇問道。
劉淮哭笑不得的看著李琦:“李統領,我就不信洞庭湖水軍打了這麼多的仗,發現不了什麼火器最為堪用。”
李琦想了想,也隻能點頭稱是。
戰場上哪有那麼多奇謀妙計決戰兵器?還不是老老實實的訓練兵馬,然後列陣作戰。
哪怕洞庭湖水軍在水上作戰的時候,也是以船為單位擺開陣型應敵的。
如同突火槍這般的武器,最多也就是兩名水手各自一根,對著搭上船幫的鉤拒一陣猛呲,若是人手一把那就搞笑了,沒準仗還沒打,自家船就被點了。
虞允文在校場旁邊看了許久,此時終於忍不住詢問:“劉大郎莫非對火器還有所鑽研?”
劉淮沒有回答,反而出聲反問:“虞舍人覺得火器如何?”
虞允文想了想,還是老老實實地回答:“華而不實,隻能為奇謀妙策,無法用作堂堂之陣。”
這倒是實話,畢竟這年頭最管用的霹靂彈、火箭也是用來點火的,夜襲、埋伏或者水戰等特定戰場很管用,但開大陣迎大敵的時候,隻能起擾亂敵陣的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