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弟?十四弟?就寢了麼?”
“哥……”
“嗬!這是真沒就寢!”
“哥,你就睡在旁邊……”
海玥躺在床上,瞪大眼睛,翻來覆去。
明天就是公布縣試成績的時候了,突然失眠了。
這還僅僅是科舉第一場,關鍵是他考的過程中也不緊張啊,怎麼如今等成績公布時,反倒不淡定呢?
好在海瑞也沒睡著,雙手枕在腦袋下麵,開始聊天:“那三個安南賊人的屍體,被丟棄在府衙門口,便這般不了了之?”
“這等挑釁,不好回應啊!”
海玥道:“若是大肆徹查,真查到為那英報仇的黎人部族頭上,如何處置?難不成為了幾個外藩的惡賊,引得地方不寧?”
海瑞聲音沉下:“失察則無信,亦是禍亂之源。”
“沒辦法的事情……”
海玥對於黎族沒有惡感,這些少數民族在海南島上接連起義,完全是反抗暴政和欺壓。
以前的不說了,曆史上二十年後的那場浩大起義,是一個叫黃本靜的官員,下令他所管轄的黎族村莊,繳納實物稅,每戶黎人必須上交一隻雞、一碗食鹽和五升穀物,後來還盯上了這些部落的牛。
黎族人忍無可忍,將稅吏驅趕,黃本靜還不死心,借勢要查封村落的糧倉。
於是徹底將黎人部落逼反,先殺酷吏,再攻縣城。
縣城迅速陷落,十裡八鄉的聽說後,都來參加,起義規模越滾越大,不僅是黎人,海南當地的許多漢人,也都參與了。
天怒人怨,官逼民反,朝廷不乾人事,就彆怪老百姓造反,哪怕現在海玥正式科舉,依舊是這樣的觀念。
當然話又說回來了,戰亂並不能解決問題,隻會讓黎人的處境每況愈下,同時戰火也會摧毀漢人百姓居住的環境,這是一種雙輸。
所以每次起義之後,當地官員又開始安撫,直到好了傷疤忘了疼。
“地方衙門對待黎族的態度頗為矛盾,一邊欺壓,一邊妥協。”
“剝削時毫不客氣,真當衙門需要立威之際,又顧忌黎人的悍勇,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那位知府,顯然是不願意大動乾戈的。”
海玥用兩句簡短的話語,將如今的局勢描述得明白。
海瑞歎了口氣,聲音裡透出迷茫:“照此下去,符南蛇之亂,恐怕又會上演,黎民必須要治理,更要妥善安置,瓊海才能太平……”
海玥趁機道:“那你就更要高中進士,來日入閣,做一位比起瓊台先生更有實權的臣子,朝廷才會真正下力氣治黎安黎!”
瓊台先生丘濬,確實是海瑞的偶像,不僅是同鄉,幼年喪父的經曆都很相似,以致於電視劇大明王朝裡麵,嘉靖臨死前與海瑞辯論的那場戲裡,都特意提到了丘濬,還說海瑞學了丘濬的直。
但實際上,海瑞學到的不僅是直,更是丘濬學術理念裡的務實。
海瑞聽了此言,眼神也堅定起來。
他原本過得固然貧寒,卻對於功名沒有多少渴求之心,更多的是希望學以致用,改善家鄉的環境。
可現在仔細想想,若無功名仕途,確實難以改變外界。
兄弟倆漫無邊際地聊著,不知過了多久,終於沉沉睡了過去。
這一覺還未醒,就感到外麵傳來吵鬨,海玥終究整日習武,馬上睜開眼睛,坐了起來,來到另一側的床頭,推了推海瑞:“醒醒!”
“哈哈!恭賀兩位小相公高中案首、高中前十,後生俊彥,瓊山菁英!”
話音剛落,一群人已經湧了進來,當先的衙役喜氣洋洋,敲鑼打鼓。
縣試理論上還沒完全結束,但排名已經出來,消息也泄露了。
彆說小小的縣試,就連決定能否考中進士,改變一生命運的會試,名單都會提前泄露,以方便達官顯貴招婿。
當然,相比起那種兩三百人的進士名單,縣試要簡陋許多,不可能每個人的名次都告知,所以高中案首的海玥,是第一個被大夥兒知道,也是最先被恭喜的。
“十三弟文武雙全,光耀我海氏門楣!”“十七歲的案首,前程無量啊!”“十四弟亦是前三,我海氏此番揚眉吐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