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趙州。
朱厚熜第一時間在黃錦等人的護送下出了宮,甚至沒有回寢宮帶上熟睡的康嬪杜氏,就已經避到了高處,沉著臉看向火災。
未等多久,行宮西苑的膳房處首先爆出一聲裂響,霎時間赤焰衝天,火舌順著油鬆廊柱竄上簷角。
火勢徹底蔓延開來。
所幸值夜的錦衣衛早已察覺到異樣,銅鑼敲打,刺耳的警訊劃破夜空。
相比起隨駕的京營軍士,反倒是廚役雜工們先一步驚醒,赤著膀子從耳房衝出,挪動井邊的缸,數十人排作長龍,將一桶桶井水接力傳向火場。
水花潑濺在燒紅的梁木上,騰起陣陣白煙。
可惜火勢過大,這樣的滅火終究是杯水車薪。
“陛下可還在寢宮?”
“已經避出去了?好!好!”
待得陸炳趕到時,發現大火都已燒到偏殿,他首先確定了朱厚熜的安危,再開始指揮:“沈六領一隊,去把那臨近的遊廊拆掉,隔斷火路!周五領一隊,用撓鉤把那邊的山牆給我拉下來……”
“是!!”
眾人應諾。
這種搶救是為了儘可能地挽回南巡隊伍的物資。
畢竟人可以喊醒逃出去,但禦駕的大量器具和車輛一時間卻搬不走,如果任由火情燒下去,此次南巡恐怕到不了安陸州,就得無奈折返了。
好在磚石墜地的刹那,火星四濺,蔓延的火勢終於開始遏止。
再由力士雜工們澆水,禁軍來回奔走,待得百官避出行宮,不遠處衝天的火光已然黯淡下去。
另一邊。
海玥出房門的最早,稍有不對就蘇醒過來,確定失火後,馬上奔走左右,將周遭的同僚們一起帶了出來,包括嚴家父子。
“諸位無恙便好!”
等到了安全的地方,海玥環顧四周,見偏院眾官員皆已撤出,當即拱手道:“在下年齒最幼,理當前往確認聖駕安危,煩請諸位在此稍候,去去便回!”
群臣本就心憂那邊,聞言如釋重負,齊齊還禮:“一切拜托海翰林了!”
嚴嵩年紀畢竟大了,半夜被折騰起來,一路小跑著到了行宮外,一時間也有些夠嗆,但仍舊不失冷靜,對著兒子道:“你且隨明威同往,務以聖體安危為要!”
嚴世蕃心領神會:“明威!明威!等等我!”
兩人繞過救火的錦衣衛和禁軍,借著光亮開始尋找天子的位置。
“呼!這天氣可真冷啊!”
嚴世蕃很快受不了了,他們父子匆匆拿了件衣衫就出來,如今深秋的天氣可不暖和,未免老父親挨凍,嚴世蕃還將自己的外袍給嚴嵩披上,此時唯有跺腳取暖,抱怨道:“怎麼突然著了火?還是陛下的行宮,這太凶險了吧……”
“是意外還是人為,猶未可知!”
古代由於木質建築,失火的情況十分普遍,諸不見紫禁城內都著了多少次火,燒掉多少殿宇,這類行宮更加難以防備。
但今晚的失火,海玥卻感到有些不對勁。
主要因為曆史上嘉靖南巡時,也發生過一次火災。
不過地點並非河北趙州行宮,而是河南衛輝行宮。
這其中還有個神乎其神的故事,據說白日行走時,忽有一陣旋風經過聖駕,嘉靖就問是什麼征兆,隨行的道士陶仲文解釋,說這是有火災之虞,嘉靖當時不信,結果當天晚上,行宮真的失火,嘉靖險些喪命,還是陸炳衝入寢宮中,將其背了出來。
脫險後,嘉靖嘉獎陸炳的同時,也認為陶仲文的預測十分靈驗,進行了封賞,“以方士陶典真為神霄保國宣教高士”,自此陶仲文正式接替邵元節,成為官方敕封的道教天師。
在陶仲文的引導下,嘉靖愈發崇信道教,而曆史上那時並未失寵的郭勳、段朝用等人,也開始進獻煉丹、煉金之術。
說實話,海玥後世看到這個故事時,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把火不會是陶仲文放的吧?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是這些方士隨時說一些預言性的話語,應驗了就大書特書,沒應驗就不了了之。
如此幸存者偏差,自是覺得神效無比。
現在這場火,與之有關麼?
不過很快,海玥就知道自己確實存在偏見了。
彆說有關了,當遠處裡三層外三層的護衛拱立著朱厚熜,一群道士站在外圍,眼巴巴地朝裡麵看,為首的正是陶典真。
聽得腳步聲,陶典真轉過身來,見到他後趕忙迎上:“海翰林!”
海玥道:“陶道長,陛下可曾受火情驚擾?”
“沒有!沒有!火勢剛剛升起,陛下就撤出行宮了,一切無礙……”
這話說得頗有幾分遺憾。
陶典真倒不是盼著天子燒成灰灰,而是遺憾於自己沒能爭取到一份護駕之功。
此時此刻的他,完全不求有邵元節的受寵,隻要能近得身前,他還是有手段讓陛下信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