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真是一個重磅消息。
令人難以想象,但按他們兩個的脾性卻又是在情理之中。
如果我是李小霞,我也希望有個人能替自己陪著他。
我和他重逢那段時間正值過年,大年初一。
這種節日他都能一個人待在老家,所以當時我才僥幸的覺得他應該是單身的狀態。
現在看來或許那會兒剛離婚不久,對李小霞的病情,對家庭的變故……
種種壓力之下他才選擇返鄉。
人家不是說:有些時候回一次家就相當於看了一次心理醫生?
我心頭籲了一口氣,一時竟然不知該如何回應李小霞的話。
倒是她說的多,她又繼續:“原來我都不抱希望了,但你突然出現。我還記得你給他打電話,那時候我隻知道對方是一個女人,但我為他高興。
誰曾想後來他和我說是你。
那會兒你還沒離婚,我心裡還納悶,不知道你們這條路能不能走得長遠,好在後來……老天爺好像突然就按照我心想的樣子來了。
小梅,你們現在都還很年輕。我知道你已經有了兩個孩子,像他那樣的男人,即便這孩子不是他的骨肉,如果他選擇和你走在一起,他也會儘量視如己出。
但咱們都有私心不是嗎?
那兩個孩子不會多餘,但和他自己的親生骨肉還是有區彆,我和他在一起那些年,無論是對我還是對我的娘家,還有我們的兒子,他都沒得說。
現在拖著這個病,我已經占據他大量的精力和錢。如果再不為他著想老天爺都看不下去。
再說這孩子本來就是兩個人之間的羈絆,我真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他有孩子。
其他所有人我都不擔心,因為我知道沒有我他們的日子同樣也可以照樣轉,也能過得好。我就擔心他,擔心他執念太深,擔心他太孤獨。”
最後我和李小霞說,我會好好考慮考慮,但我沒有直接答應下來。
晚上回去把兩個孩子哄睡後,我躺在他們兩個中間,腦海中不自覺就把所有的事兒聯係起來,又重新打破了揉碎了去細想。
孩子。
和王浩在一起後,我還從來沒想到這一塊兒去。一開始我們兩個人的關係並不穩定,後來一次兩次的我們逐漸深入彼此的生活。
再到後麵和張建離婚。
但前景依舊一片渺茫,那會兒隻想著抱著他這條大腿,把我的兩個孩子撫養長大。培養一個孩子需要多少精力?多少金錢?我心裡門兒清。
所以每次我都督促自己做好安全措施。即便有時候不小心,我也會自己買藥吃。當然這些我從來沒在他麵前說過,一顆藥而已我自己都能買,萬一當著他的麵說,或者讓他去買,說不定他還有彆的想法。
孩子倒是可以說生就生,但真要論起負責,這就是一個世紀難題。
我不想再陷入更深的困境中去,因為一時歡愉而再有小孩導致身心俱疲是自己活該,但我不能拖累兩個正在長大的孩子。
李小霞說的話我能共情,但現在我的事業剛起步,王浩那邊也是不太明朗。
再怎麼共情也得先把我們自己的生活穩住了再說。
隻希望這一切都能趕在她能看到的時候吧。
一切都順其自然。
後來我沒和王浩提今天和李小霞見麵的事兒,隻互相用短信的形式道了晚安便放下手機,摟著兩個孩子睡覺了。
第二天,我掐著時間點起床,給兩個孩子一人煮了一碗西紅柿雞蛋麵,等他們洗漱完畢出來就上桌吃。
然後送他們上學。
這一路我都很享受和他們一起手晃著手,往幼兒園走的慵懶溫馨時光。
兒子說:“媽媽,你給我買的衣服好漂亮呀~~”
女兒說:“你應該說我的衣服漂亮,你的衣服很酷。男孩子用酷,女孩子才用漂亮。”
兒子點點頭:“嗯,好吧,我記住了。但我覺得我的不酷,我覺得我的很帥!”
女兒吐槽:“酷和帥不就是一個意思嗎?”
兒子對著她一根手指頭搖了搖,慢悠悠的說:“才不一樣嘞!”
“哪裡不一樣?”
“嗯……反正我不知道,但我覺得我不是酷,我就是帥!”
我被他們兩個逗笑。
本來想參與他們的話題,但有人給我發信息,我隻能暫時不和他們聊。
隻是這一段路也太短,我信息剛回複完他們兩個就到學校門口了。
兩個孩子一邊一個抱著我的大腿不讓我走。
一個個都嬌滴滴的問我下次什麼時候來找他們?
這話題問得我心裡隱隱發痛。
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說。孩子這麼小,我卻不能陪在左右。
我於是在他們兩人麵前蹲下來,一隻手托著一個孩子的腿彎兒,耐心和他們解釋:“寶貝們乖啊,媽媽跟你們保證,隻要我把工作忙完就第一時間過來找你們。”
兩個孩子哦了一聲。
我知道他們不情願,但我何嘗不是?
“我知道你們希望每天都能有媽媽接送,吃上媽媽做的飯。
媽媽也想,可是寶貝們,媽媽不僅要照顧你們,還要掙錢呀。你們想想,如果媽媽每天都接送你們,給你們做飯做菜,是不是就沒時間去掙錢了?
那你們就不能和這麼多小朋友在幼兒園愉快的玩耍學習了。
你們乖乖的啊,媽媽有時間就來陪你們。下次媽媽給你們帶玩具好不好?嗯?
乖了乖了。”
“那為什麼小凱他媽媽能每天來接他呢?”兒子撅著嘴問。把我的脖子抱得緊緊的。臉緊貼我的。
問得我心裡一痛。
“因為他媽媽不用掙錢,或者他媽媽有彆的方法能夠同時掙錢還能兼顧照顧他。”
我回。
“那媽媽可以這樣嗎?”女兒問:“一邊掙錢一邊照顧我們?”
我對他們搖頭。
兩個小孩一下子就像癟了氣的氣球,滿臉憂愁和不舍。
我壓著心頭的難受,想了想,再安撫他們:“但是媽媽現在這樣做就是為了以後能有能力兼顧你們呀。
我們每個人出生的家庭環境不一樣,有的人家裡有錢一點,他們壓力小一點,陪在彼此身邊的時間就可以多一些。
但有些人出生家庭環境不好,家裡沒條件,隻能花更多時間掙錢維持家裡的開銷。就像媽媽和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