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埋頭從桌子下某一處拿出一個紙盒來,擺在台麵上。是一個快遞盒子。
上麵明顯寫著我的名字。但我確實沒買。
“有可能是你老公買的呢。”
前台一句話提醒我了。
我仔細看紙盒子上寫的內容,發現居然是暖寶寶。看到這三個字幾乎可以肯定是王浩買的。
所以我拿走道謝。
回到房間我就把紙盒拆開。好大一摞暖寶寶,我覺得按照我用東西的習慣,這足夠我用一整個冬天了。
這種麵積相對較大,包裝也更上檔次。一看就比便利店賣的那些都要好。
於是心裡的那一片靜湖仿佛被風拂過,心神也像水波一樣層層跌宕。
我迫不及待的撕開兩個貼著小腹。不知是錯覺還是心情過於愉悅溫暖,我已經感覺通體發暖,像是在身上裝了兩個小太陽。
我拿著手機回到床上。
把和他的短信聊天翻了一遍又一遍,輸入好幾次話,最終還是逐字逐句刪掉。
算了,彆打擾他開車,山路不好走。
等他聯係我再說。
腦袋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的。但其實沒睡著。我給自己調了個鬨鐘,一點半醒來整理自己。
徑直出發去工地。
一整套流程幾乎都是張濤帶我一起走。這也是王浩提前就安排好的。
差不多時,張濤給我找了一個回貴陽的車。
我第一時間趕去學校接兩個孩子。天氣越發冷了,我想他們想得緊。
兩個孩子見到我也如同籠子裡放出來的歡雀,明眸皓齒,歡呼雀躍。
臉上的笑就沒停過,唧唧喳喳的圍在我旁邊,牽著我左右手。
跟我說最近學校發生的一些事,跟我說他們住在寢室,每天老師都陪著他們。
我問他們:“那你們寢室有幾個小孩?”
“有八個。”
“有小朋友哭嗎?”
“嗯,有的。”女兒回:“昨天我們寢室還有一個小女孩哭了。她說她想她爸爸媽媽了。”
聽到這兒難免會心酸。
所以我順著女兒的話問:“那你們兩個呢,你們兩個有沒有哭過?有沒有想媽媽?”
“想的。”
“想的。”
兒子和女兒幾乎異口同聲。我的心像是被這兩道的聲音狠狠刺了一下。
正想和他們說抱歉,想給他們解釋一下什麼,卻聽到女兒說:“我們都很想媽媽,幼兒園的每個孩子都想爸爸媽媽,但是小林老師和我們說:爸爸媽媽忙工作忙掙錢,等他們不忙的時候一定會第一時間接我們。因為我們要讀書、要吃飯要穿衣、有時還會生病去醫院看醫生,反正好多好多需要花錢的地方,如果爸爸媽媽不工作掙錢我們就沒辦法生存,會被餓死會被冷死會被病死的。
媽媽,你辛苦了。我和弟弟知道你是因為要掙錢養活我們一家人才沒時間陪我們的。”
我還沒來得及和他們解釋,他們卻和我說:你辛苦了。
於是剛剛被刺的地方好像被抹上一層良藥,疼痛和藥效都跟著入了心。
化成眼淚充斥著眼眶。
我咬牙使勁兒憋著。
兒子又說:“小林老師還說她就是我們的爸爸媽媽,她可以陪著我們。幼兒園的小朋友這麼多,我們大家一起玩兒,互相陪伴。
媽媽,我和姐姐認識好多小朋友。有個小朋友他爸爸特彆厲害,是開飛機的。他家裡有很多飛機模型,他還邀請我和他一起玩兒呢!飛機模型好帥好帥!”
我調整好自己,迎合兒子的話:“是嗎?”
“是的。那種模型外邊都沒有。”
“玩得開心就好。”
孩子生日月份小,所以讀書會被卡上半歲。但明年下半年姐姐也得上一年級,弟弟要念幼兒園畢業班了。
我能感覺到他們對我的需求隨著住校、隨著年齡增長變得越來越少。
我慶幸他們會想我,卻也在心裡默默的又覺得有些小難受。
我突然想起小時候學過的一篇文章:《背影》。
我不知道怎麼突然想到這,可我覺得角色或許是和文裡互換過來的。
不是孩子看著父母親的背影。而且父母一次次目送孩子。
目送他們去幼兒園、小學、初高中、大學,目送他們步入社會、進入自己的婚姻生活……
我深知這是他們成長的過程。我應該高興,應該替他們高興。
所以我把心裡不自控湧起的一些難受複雜狠狠壓著。
“媽媽,你怎麼了?”
女兒問。
我趕緊偏頭,憋住淚。又壓著哭腔說:“哦,沒事,被風吹了眼睛有點兒不太舒服。”
“媽媽沒事吧?”
兒子又問。
兩人拉我的手,讓我蹲下來他們看看。
“沒事,已經好了。”我轉移話題,提議:“媽媽帶你們去吃好吃的如何?”
“好啊好啊!”
“想吃什麼?”
“牛排。”
“姐姐呢?”
“我也想吃牛排自助。”
“好!那我們去吃牛排。走咯!”
……
晚上八點,我正想聯係王浩,小平給我打電話說李小霞情況不是很好。
還說李小霞想見我。我心裡沉了沉,帶兩個小孩一起去了醫院。
小平幫我看著孩子,原本王浩和我都在病房,李小霞當著我倆直言人生最後的願望就是想看我倆有個孩子。
王浩說:“你好好活著,能看見。”
李小霞卻讓他先出病房,留我一個人。我倆互相對視一眼,在李小霞的堅持下王浩不得不退出病房。
李小霞抓住我的手,有些費力的和我說:“妹子,他還年輕,後代不能斷啊。勸他解紮,要個孩子。一定要勸他解紮。咳咳,咳咳…”
“大姐,你彆激動,有話慢慢說。”
“小梅,勸他,勸醒他。孩子的事兒是個意外,他不能這樣懲罰自己呀!”
“他…為什麼結紮?”
“孩,孩子出事那天在外婆家看電視,他覺得對眼睛不太好,不想讓孩子太宅,就把電視關了讓他出門和彆的小朋友在附近走走玩玩…
他覺得是他害得孩子有去無回的。
小梅,勸醒他,這都是命,是命。跟他又有什麼關係?
孩子也不希望他一直活在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