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蒼穹低垂,鉛雲壓著雪山如覆重鼎。建木通天處垂落的碧絛在此凝成冰棱,每根冰柱都封印著上古妖文的殘影。林寒獨坐建木之巔,掌中冰晶映著月光流轉,晶體內蟠龍紋忽明忽暗,恍若活物。
“百年棋局,終要收官了......“
他吐出白霧,冰晶突然發出龜裂之聲。月光透過裂痕,在雪地上投射出蛛網般的蟠龍虛影。林寒瞳孔驟縮——那龍影竟與《太虛劍典》第九重“無相歸塵“的結印軌跡完全吻合!
冰晶碎裂的刹那,神識如天河倒灌湧入靈台。恍惚間,他看見黑衣修士立於北境荒村,袖口蟠龍紋在雪夜中泛著血光。那人抬手結印,天地驟然失色,整座村莊在無聲中化作焦土。更令他肝膽俱寒的是,那修士脖頸處隱約可見的青雲宗紋印。
“蕭雲楓!“
林寒猛然睜眼,建木枝乾因靈力激蕩泛起翡翠漣漪。記憶如驚雷炸響:百年前妖皇隕落之夜,正是此人以“無相歸塵“摧毀登仙梯,又在輪回中化身黑衣修士屠戮北境。最諷刺的是,青雲宗至高心法《太虛劍典》的終極奧義,竟被用來斬斷妖皇血脈的生機。
建木年輪突然泛起漣漪,將林寒卷入幻境。但見百年前青雲宗正殿,九盞青銅燈懸於穹頂,燈油竟是妖獸精血。蕭雲楓一襲墨袍立於七星燈陣中央,手中《周易》竹簡燃起幽藍火焰。
“天道不公,何以獨許妖皇登仙?“
他揮袖斬斷登仙梯鎖鏈時,七十二峰靈脈如遭雷擊,地脈龍氣衝天而起,卻在半空被某種無形力量絞碎。鏡影忽轉,北境私塾內幼年林寒正臨摹《孟子》,窗外黑衣修士袖中蟠龍紋一閃而逝。原來所謂屠村慘案,實為蕭雲楓跨越輪回布下的殺局——他要以《連山易》的“往世鏡“為引,將妖皇血脈扼殺在蒙昧之時。
“好個輪回閉環!“林寒怒極反笑,妖紋自頸側蔓至額間。幻境應聲崩裂,建木枝乾上浮現《山海經》失傳的“往世鏡“銘文,照出蕭雲楓三魂七魄散落之處。最驚人的是,那殘魂竟藏在建木根係深處,以《歸藏易》的“地母息壤“為巢。
西南陰雲驟聚,血衣門廢墟中升起七盞幽冥燈。蕭雲楓殘魂借萬魂幡重生,腳踏《周易》遁甲方位,周身纏繞著《連山易》的“天羅地網“。他望著貫通天地的建木,嘴角勾起冷笑:“當年未能除儘妖皇餘孽,今日便用建木為棺,將你永世鎮封!“
話音未落,林寒已並指劃出北鬥劍陣。天樞、天璿、天璣三星應勢而亮,劍氣化作《連山易》記載的“三才鎖“,將蕭雲楓定在瑤光位。建木清氣如春潮灌入劍陣,七十二峰殘存弟子忽覺靈台清明——往日參不透的“劍氣通玄“,此刻竟隨北鬥星移自然貫通。
“你以《太虛劍典》為刃,我便以劍典為牢!“
林寒劍指劃過建木紋路,三百六十顆星辰應聲而鳴。最年長的青雲長老突然頓悟,手中長劍竟自行演化出“四象歸真“的軌跡:“原來青雲宗最高心法,需借妖皇血脈方得圓滿。我們竟都是坐井觀天的瞎子!“
蕭雲楓暴喝震碎墨袍,露出布滿《周易》禁咒的軀體。那些咒文竟是用妖獸骨血刺入皮膚形成,隨著他呼吸明滅不定。他雙掌合十,額間浮出《山海經》記載的饕餮紋印:“百年前我能碎登仙梯,今日便能斷建木!“
饕餮虛影自他背後升起,利齒如鋸齒狀山脈,雙目泛著血月之光。林寒眉心血蓮怒放,無鋒劍雖散,建木枝椏卻隨心意凝成重劍。劍鋒過處,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象法相齊現,正是《太虛劍典》終極奧義“四靈歸真“。四聖獸纏繞劍身,每次揮擊都帶著周天星辰的偉力。
“鐺!“
饕餮利齒咬在建木劍身的刹那,往世鏡銘文驟亮。百年前登仙梯崩毀的景象與當下重疊,蕭雲楓驚覺自己右臂正化作飛灰——當年他斬斷登仙梯時,天道反噬已悄然種下因果。更可怕的是,建木根係突然刺穿他丹田,當年吞噬的妖皇精血正在反噬。
“原來我才是天道囚徒......“
他慘笑著看向建木年輪中映出的輪回軌跡,發現自己每次轉世都在重複同樣的錯誤。最諷刺的是,他用來鎮壓妖皇的《周易》禁咒,此刻正成為鎖鏈勒進自己的魂魄。
第五回·因果終章
饕餮虛影煙消雲散時,蕭雲楓殘魂已如風中殘燭。林寒踏著建木清氣逼近,卻見對方袖中滑落半枚玉玨——與白璃焚身前所佩之物恰成一對,玨麵蟠龍與九尾狐紋陰陽交纏。
“九尾狐族窺得輪回,早知你會斬天......“
蕭雲楓魂體漸淡,語帶譏諷:“可曾想過,為何獨你能喚醒建木?當年白璃以九尾精血澆灌建木殘根,方保其靈性不滅。你額間妖紋,本就是她留下的印記......“
建木突然劇烈震顫,年輪中映出妖皇隕落真相:白璃為保妖皇血脈,以《歸藏易》的“移魂大法“將半枚妖丹渡入林寒靈台。更驚人的是,建木根係深處竟藏著妖皇未散的魂魄,正與林寒妖紋產生共鳴。
“原來你與她......“
蕭雲楓未儘之言隨風而散,魂火徹底湮滅在建木清輝中。林寒渾身劇震,妖紋儘數褪去時,掌心赫然浮現狐形印記。建木頂端突然垂下七彩霞光,將他與白璃殘魂凝成的雪狐虛影包裹。
當霞光散儘,林寒眉心多出一點朱砂痣,正是白璃當年的模樣。建木年輪中浮現金色讖言:“妖皇已逝,新秩當立。建木通天,普惠眾生。“遠方傳來百姓歌謠,唱的卻是“狐影牽魂渡蒼生“的新篇。
暮色四合時,建木根係突然蔓延向青雲宗廢墟。焦土中迸出金色靈泉,七十二峰間垂落星紋白花。最年長的弟子望著重生的宗門,突然明白:《太虛劍典》追求的“無相歸塵“,或許並非斬斷因果,而是以建木為基,讓眾生在輪回中互為因果,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