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高義,臨陣舉兵,從而避免了整個東京城生靈塗炭,免遭戰火破壞。此番過後,想必定會被世人所敬仰和感激。”黑衣衛駐東京負責人、宣節校尉少校)褚永昆笑著朝莫懷平拱了拱手。
莫懷平聽了,嘴角不由抽了抽,看向褚永昆的目光也是略顯幾份尷尬。
嗬,被世人所敬仰和感激?
這莫不是在以言語諷刺於我!
自己做的可是可是勾結外邦、賣主求榮的事,而且還主動獻城投降,怕是將來在安南史書上不會留下什麼好的名聲吧。
他所做出的這一切,換來的是五萬兩白銀“獎勵”和戰後東都清化)鎮守使的職位,以及家族親眷全部移民齊國的待遇。
自戰事爆發以來,他就不認為安南會有絲毫勝算。即使北邊的諒國和南邊的廣南未曾發動,僅憑齊國一己之力,也不是安南所能抵擋的。
作為神武衛都指揮使,掌管著安南僅次於殿前衛的人數最多的火器部隊,他深知己方的軍事實力比起齊國而言,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人家齊國陸軍部隊,一個混成團兩千四百餘兵力,配屬的火炮數量就比整個神武衛的火炮數量還要多出兩倍多,更不消說,齊國還有專門的炮兵部隊,擁有許多大口徑的重炮。
要跟齊國軍隊作戰,怕是被人家炮火給轟得連渣都不剩一個!
而且,以安南所處的地理情況來看,縱深不大,內陸腹地距離海邊都不遠,簡直就是齊國海軍最好的攻擊對象,從任意一處海岸登陸,都能迅速殺入安南境內,根本未及防禦阻擊。
而東京城,數條河流直通大海,儘管有利於都城的商貿物資流通,但也甚為方便齊國自海上沿河上溯,直接攻至東京城下。
你瞧,齊國在宣戰後,這不就沿著白騰江和紅河分兵兩路徑直殺了過來,沿途布設的十餘座水寨根本不能阻擋其半分。
齊國以這種氣勢磅礴的力量,不可匹敵的軍事實力,就這麼非常輕鬆地平推整個安南,任何試圖反擊抗爭,皆為螳臂擋車,自不量力。
這麼多年來,不論鄭主如何阻擋齊國勢力的侵入,但在對方強大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影響力輻射下,整個安南其實早已被齊國滲透成篩子了。
像他這種軍隊高層將領,被齊國情報部門收買拉攏的不在少數,就連他們鄭氏族親都有人與齊國暗通款曲,私下勾連。
被他誣陷作反叛亂,意圖獻城投降的馴象衛都指揮使杜玉福就當真不會做出此等事情?
非不願矣,而是尚不到危急之時,選擇引而不發罷了。
莫懷平相信,隻要待齊軍再對東京城持續炮擊數日,轟塌一段城牆,整個守軍必然會立時崩潰,就算不當場倒戈相向,但肯定會選擇主動棄械投降。
倘若一意對敵,雖能阻齊軍一時,但終究改變不了最後的結局。在齊國摧枯拉朽般的攻勢下,一切的反抗都是沒有意義的,而且還會造成闔城百姓生靈塗炭,整個城市遭到毀滅性打擊。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宅邸,還有多年積累下的財富,也會隨之灰飛煙滅。
何苦呢?
何必呢?
滔滔大勢下,自當順勢而為,不可逆流而行。
識時務者為俊傑!
齊國人就算覆滅了鄭氏,難道還能自己出麵統管安南不成?
屆時,還不是依如數百年前北方中原王朝那般,大舉侵入安南後,最終依托的還是他們這些當地世家大族來統治安南。
隨著聯軍大批入城,東京城守軍的抵抗力度也是越來越弱,無數的士兵紛紛拋下手中的兵刃,跪地請降,被強征而來的民壯則一哄而散,借助熟悉的地形,迅速遁入家中,緊閉房門,惶惶地等待未知的命運。
城中的一些高門大戶不失時機地在門前掛出了一麵麵齊國的紅色旭日黃龍旗,以示親近和順服。
一隊隊聯軍官兵在“臨陣舉義”的神武衛引導下,占領了一座又一座政府機構、朝廷庫藏。皇宮、威南王府也被大批士兵團團包圍,等待長官的處置命令。
威南王鄭杠率領的三千餘精銳殿前衛部隊還未趕到曜德門,便與蜂擁衝進來的聯軍迎頭撞上。
在對方有備而來的情況下,率先殺入城中的占城第三混成團猝不及防,差點被逼出城外。好在隨後跟進的河仙第二混成團一個營及時支援,並將數十名擲彈兵調了上去,朝敵軍投擲了百餘枚手擲炸彈,打散了對方進擊之勢,隨後發起一波刺刀反衝鋒,又將安南殿前衛給推了回去。
隨著入城的的聯軍部隊越來越多,鄭杠眼見就要陷入包圍之中,慌忙引兵退去,試圖從西邊的廣福門逃出東京城。
當鄭杠率兵殺出一條血路,自廣福門敗出後,卻不想遇到齊國陸軍第二混成團第一龍騎兵營所部兩百餘官兵的強力阻擊。
龍騎兵們揮舞著馬刀便衝了過來,在付出了數名士兵傷亡的代價後,一舉衝垮了這波敗兵,鄭杠也被打落馬下。
若非這廝身邊的數名侍衛大聲地報出了他的身份,龍騎兵差點就將他一刀斬殺。
捕獲“大魚”的龍騎兵們頓時喜出望外,直接將其捆了,興衝衝地押回了城外臨時大營,向上官報功。
至正午時分,當聯軍士兵拿著鄭杠簽署的投降命令和大黎永慶皇帝的停戰詔書通告全城後,整個東京的反抗行動便戛然而止了。
大黎王朝的都城時隔八十多年後,再一次匍匐於齊國的腳下。
3月2日,河北鎮、太原鎮在收到東京城傳來的投降命令後,相繼停止戰鬥,打開城防,向諒國棄械投降。
當日下午,廣寧鎮海陽大營也隨之停止了反抗,向齊軍第十九混成團獻城投降。
3月3日,在齊國擔保下,橫山大營三萬餘大軍宣布投降,並讓出所有防線,退往河靜,任由廣南國軍隊入駐。
自2月22日淩晨三點,由諒國和廣南國率先打響的安南之戰,曆時整整十天,至此落下帷幕。
十日滅一國,震動中南!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