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5年7月10日,陳國政府在華陽縣鎮壓了一起未遂叛亂,抓捕了十九名意圖發起暴動的阿卡迪亞人,其中還包括四名天主教阿卡迪亞教區的神父。
經過一場公正的審判,為首的五人均以煽動暴亂、顛覆政府的罪名被判絞刑,剩下的十四人分彆被判處八年到二十年的苦役。
同一時間,陳國政府出動武裝鄉兵五百餘人,在“向導”的帶領下,突襲了兩處親法的米克馬克人部落,殺死了超過二百六十多名土著,其中有大量婦女和兒童,是為震驚中外“七月屠殺”。
然而,令人非常意外的是,臨近的法屬殖民領地卻對此保持了罕見的克製,雖然法國當局就此事向齊國人發出了一番措辭嚴厲的批評和警告,但並沒有予以相應的武力報複。
位於小寧河今密西加施河)北岸的法國人除了繼續修築博塞茹爾堡外,也沒有做出任何軍事進攻的舉動,隻是隔著著河水與齊國武裝人員進行對峙。
據悉,齊國人從北大西洋調派了兩艘戰艦來到了阿卡迪亞,並一度遊曳於羅亞爾島今布雷頓角島)的路易斯堡和聖約翰島今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的拉茹瓦港今夏洛特敦市)附近海域。可能是感受到一定的海上威脅,故而才暫時打消了法國人的接下來的報複行為。
暫且不表青川府齊法之間的軍事對峙,被陳王任命的全權特使、陳王府軍務司負責人熊伯鈞卻帶著幾名屬員乘坐一艘隸屬於陳州貿易商社的機帆船悄然來到了波士頓,準備麵見馬薩諸塞議會大議長加諾·溫格,協商兩地之間建立更為密切的“友好同盟關係”。
熊伯鈞之所以沒有去找馬薩諸塞總督,蓋因這塊英屬殖民領地的實際軍政大權都掌握在議會手中,而不是作為英王代表的總督那裡。
在陳州數年時間,陳王府除了對北方的法屬新法蘭西領地進行過深入了解外,還對整個北美大陸實力最為雄厚的英屬十三塊殖民領地做過一番細致研究。
英格蘭在北美東海岸所建立的殖民領地總是讓人覺著古怪,這個係統鬆散、臃腫,正如許多英格蘭人自己那樣。
從詹姆斯敦和五月花號的年代開始,幾乎每一個殖民領地的形成靠的都是民間商社企業,這與齊法兩國以政府為主導的殖民開拓所截然不同。
他們小本經營,是獨自摸索的冒險者,為了追尋利潤或是為了上帝而來。每一塊殖民領地的建成都是一次伴隨著錯誤的痛苦試驗,卻很少得到王室和政府方麵的有力引導,更不消說財政支持。
據說,在早期開發美洲的時候,英格蘭王室手裡壓根沒錢,無法負擔得起它在大洋的另一端去冒險,建立一塊又一塊的殖民領地。
於是,王室便簽發了一張又一張特許狀,讓英格蘭子民去承擔移民和開發殖民地的風險。因為沒有投資,王室就永遠不可能僅靠皇家法令來統治馬薩諸塞或是切薩皮克。
一些清教徒移民是為了在北美大陸尋找救贖,其他人是為了獲得土地或海狸皮。所有移民的動機很複雜,許多人來得並不情願,他們可能是罪犯或契約奴,被地方法官或急於擺脫他們的親戚送上了移民船。
但不管怎樣,這些陸續建立的殖民領地在獲得充分開發後變得愈發豐饒,而殖民地的子民也向王室表示了忠誠,商人和投資者可以在利益的刺激下,也會自發地出資擴張領土,有了上述三點,使得英格蘭王室和政府樂於維持這個係統的現狀。
不過,英格蘭王室也不是沒想過,要將英屬殖民領地變得像法國人那樣,變成國王的封地,這樣一來,就可以隨心所欲的自行支配。
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在他短暫的在位期間,就嘗試推行一套嚴格的管理體係。他任命了一位總督,把紐約和新英格蘭都劃歸王室的獨裁統治之下。
在王室的直接統治下,讓自由自在慣了的英屬殖民領地的臣民們感受到無比的痛苦和煎熬,自由被剝奪,權利被侵犯,貿易也遭到壓製,尤其是在富庶的馬薩諸塞領地,經曆了一段“艱難而困苦”的歲月。
好在,這段統治很快就結束了,偉大的光榮革命將詹姆士二世推下了王位,恢複了新教徒對王位的繼承,原有的殖民體係得以恢複、改進並得到加強,但絕沒有任何接近專製統治的地方。
之後,斯圖亞特王室隻能跑到國外去流亡,英格蘭國內環境變得更加穩定,整個國內也減少了對宗教的狂熱,增加了自上而下的有效管理。
當漢諾威王室成為英格蘭國王時,這個國家已經具備了像齊國那樣的現代政府的雛形常備軍、可靠的稅收和中央銀行,以及形式多樣的融資手段。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大部分時間,英格蘭都處於和平狀態。
但即使這樣,當王室和政府本可以利用這難得可貴的平靜時間來改變經營殖民領地的模式時,卻依舊維持了讓私人經營的體係。
因為,這套模式看起來一直運轉得非常好。
英格蘭政府想當然地認為,殖民地的最大的益處在於為本土輸送出木材、蔗糖、焦油、煙草和糧食,或作為一種戰略手段來防止西班牙和法國控製大西洋。
那些殖民地的人們既是新教徒,又那麼的忠君報國,並能管理好他們自己的事務,為何還要浪費王國財政增派一大群皇家官員過去呢?
當然,每個殖民地是應該有幾位王室委派的官員和必須遵守的規矩,每座新的種植園開辦也必須要獲得王室的批準,並由王國政府的白廳簽章,印發一份特許或執照,明確規定領地的範圍和許可的事情。
雖然,這些文件很長,並且充滿了法律術語,但實際上卻給申請者留出了相當大的自由操作空間。
每個殖民地都有一個立法機構來製定法律、收繳地方稅,還都各自配有民兵武裝。除了不能彼此開戰外,英格蘭政府對這些殖民地完全禁止的事情隻有兩件殖民領地通過的法律絕不能與英格蘭的法律相衝突,以及殖民地絕不能損害到英格蘭經濟利益。
否則,這個殖民領地就毫無益處了。
每個殖民地都必須服從英格蘭頒行的《航海條例》,要求所有貿易必須使用英格蘭或其殖民地的船隻運輸,經由英格蘭的港口。
除此之外,這些殖民領地便可以為所欲為,享受他們無限的自由。
包括弗吉尼亞和馬薩諸塞在內的大多數殖民地,都配有一名英格蘭派來的王室總督,監督他們的立法機構。
其餘地區的地方長官都是自己選舉產生。
哦,也有例外,馬裡蘭和賓夕法尼亞兩塊殖民領地則是由英格蘭本土的凱爾菲特家族和彭斯家族世襲傳承,但也設立了議會,以及相應的立法機構。
一百多年來,這種交由北美人自己管理的殖民地獲得很好的發展勢頭,輕輕鬆鬆實現了英格蘭王國的夙願:新增一個豐盛的海外財富來源。
任何人都可以看出英屬十三塊殖民領地的增長是如何迅速,不僅僅是人口,還有為大西洋兩岸帶來的巨大經濟價值。
煙草、大米、小麥、靛藍染料、木材還有蔗糖源源不斷的越過大洋而來。而英格蘭本土則向這些殖民領地輸出手工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