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室既滅,天下再無共主,無論東帝齊國、西帝秦國,亦或趙韓楚魏都已然名副其實的一國之主。
正如贏虔所言,蒙驁兵圍洛陽周室之時,六國之王紛紛指責秦國枉顧禮法並揚言起兵。
六國之兵調動頻繁,卻未出過邊境,反倒是在國內大量士兵湧入周室宗廟推其牆斷其柱,但凡周室宗親流放皆被驅逐出境被迫流亡到箕子朝鮮。
山雨欲來風滿樓,周室已亡,沒有了周王室名義上的約束,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也將變得更為凶險。
周王室所做一切,七國國君自然心知肚明。遷都洛陽之後周王室自身衰弱不堪,想要重掌山河,隻能削弱諸侯國國力。一邊挑動諸侯國內戰消耗諸侯國,一邊又以王室威望調停戰局。
往往最後,舉國之兵的戰勝國付出慘烈代價最後也隻能換來幾座小城池。原本齊魏兩國國力強盛,周室的謀劃讓兩國迅速衰弱,齊國被燕國樂毅帶兵攻破國都,魏國在楚秦趙的蠶食下已經沒有一戰之力。
秦國滅周,諸侯國心中所向又如何會真的替周室出兵伐秦,不過倒可以趁機招兵買馬擴充兵力,真正的國戰還沒開始。
秦王宮,安國君守孝一年已終,這日便是安國君繼位大典。
天色未明贏虔帶領蔡澤、王齮、蒙驁及一眾宗室公子來到王宮大殿門前,在贏虔的指令下八音共響,直到最後一陣急促的擂鼓聲響徹天地,身著帝王裝飾的安國君才邁步從王宮走出,迎接眾人跪拜。
三位輔政大臣,一眾王室紛紛跪拜在地,安國君目不斜視一路朝宗廟走去,穿過王宮大殿來到宮門,早已候在宮門的秦國貴族立即跪拜下去。
繁瑣的禮儀在奉常卿贏虔的指揮下,毫無差錯的結束,安國君終成秦王,號孝文王。
孝文王回到王宮,加封賞賜有功之臣,主要官職倒是變化不大,孝文王隻是讓上卿蒙驁掌王宮禁衛,張唐掌管鹹陽,蒙武則被任命為廷尉,並負責孝文王外出隨行保護。
秦國大事已安,一切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誰知三日之後宮中宦官突然大哭來到蒙府,稱孝文王突發惡疾性命垂危。
蒙驁趕到王宮之時,蒙武正帶著宮廷禁衛守在王宮之外,不多時奉常卿帶著不斷搖頭的醫家人走了出來。
奉常卿傳達孝文王詔令,召蔡澤、蒙驁、王齮同眾公子麵見孝文王。
孝文王自知無藥可治,傳王位於子楚,並以弟子的身份托孤於蒙驁,直到此刻王齮蔡澤等人才知道為何孝文王會將宮廷禁衛交由蒙驁掌控,原來早已拜師蒙驁。
孝文王朝宦官輕聲吩咐了一句,宦官讓眾人退出殿外隻留下子楚跟蒙驁:“子楚,中毒之事,不是你的過錯孤不怪你。你得小心呂不韋,此人心機深層,背後的勢力恐怕不小,你得小心應對此人,今後除了老師不可輕信他人。”
子楚咽不成聲,隻是不斷的點頭。
孝文王轉向蒙驁開口求道:“老師,孤登基不過三日,卻被人下毒而死,孤心有不甘!以後秦國就靠老師了,老師不要出手對付呂不韋,我怕害了老師。隻求老師掌管我大秦軍隊,保我王室一脈性命無憂即可。”
孝文王說完變讓子楚在寢宮柱子的暗閣裡取來虎符,顫巍巍掙紮著坐了起來,親手將虎符交到蒙驁手裡,隨即仰麵倒了下去,再不曾睜眼。
蒙驁默不作聲將虎符藏進懷裡,耳旁傳來子楚嚎啕痛哭的聲音。殿外的人聽到哭聲自然知道發生了什麼,全都痛哭衝了進來。
孝文王一死,呂不韋便指使安排在鹹陽城中的眼線散布謠言,稱安國君之死乃是被子楚投毒所致。
安國君子嗣紛紛圍攻子楚,欲趁機除掉子楚奪得秦王大位,呂不韋安排門中武士保護子楚,並且趁機殺掉幾位公子。
鹹陽大亂,宗室相煎。蒙驁、奉常卿、贏樛、王檹、張唐齊聚一堂。
蒙驁待眾人落座之後,才開口對奉常卿問到“上卿乃是我等之首,又是秦國宗室,如今孝文王突然駕崩,子楚雖為太子,加上鹹陽城內的謠言,諸公子皆是不服,不知道奉常卿大人如何打算?”
奉常卿思慮片刻“贏柱的確死得蹊蹺,不過卻並沒有證據證明是子楚下毒所致,眾位既然都是贏柱心腹之人,我想眾位也知道昭襄王生前便指定子楚為嫡親王孫,儲君何須下毒弑父!”
“奉常大人言之有理,當日文王於宮中大宴群臣,即便子楚有心下毒也無下毒之機,現在如何安撫諸位公子?”王檹皺眉說道。
“王將軍不用擔心,贏樛不才,這件事就交給我了。”贏樛拍著胸脯說道。
“這些都不是關鍵,鹹陽城謠言四起,如果子楚就此繼位,如何讓天下人信服才是關鍵所在!”蒙驁頭痛不已的看著眾人。
李瑤為人忠厚不善心計,隻得坐在那裡獨自撓頭。張唐、王檹倒是心中有些主意,不過事關秦國宗室也自然不便開口。
見眾人不言,奉常卿決斷道:“勿須想太多,遵從先王遺命即可。”
眾人相互對望默不作聲,張唐出聲道“奉常大人願意讓宗室元老為太子作證,可以安撫宗室。至於讓天下信服禍水東引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