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三朝老臣了,又是個顧命大臣,
可自從先帝走後,
他先是建議剛登基的皇帝下《罪己詔》,
又安排禮部上那種折子,
昨天更是公然忤逆皇上,
今天這許多言官彈劾馮保,要說沒有他的授意,說出去怕也沒人會信,
彈劾馮保也就罷了,竟然還玷汙了先帝的清名,
咱也不知道他高拱究竟想乾什麼?”
李貴妃聽她說完,心下了然。雖然她沒有正麵回答自己的問題,可是通過總結這幾天高拱辦的事,她分明是表示表示自己更傾向於高拱彆有用心。
她歎了口氣,對陳皇後說
“姐姐,
先帝撒手人寰,
鈞兒雖然登基後顯得成熟穩重了許多,可畢竟還是個孩子,
這朝廷大事還是要你我姐妹商議個章程才好。”
說完無奈的看了看說話還一口童音的朱翊鈞。
朱翊鈞聽老娘這麼說,趕緊端正態度,表明立場。
在大明這兩個女人就是自己頭上的兩把刀。馬屁拍的好可以用刀砍人,搞得不好就要被刀砍。她們倆可是能廢立皇帝的主,自己還有個弟弟小璐同學呢。
可是他剛通過幾件事在老娘麵前樹立了點形象,這會也不能顯得太沒主見不是。朱翊鈞隻好忍著膩味,跟小孩撒嬌一樣說道
“母後說的太對了,
兒子還小,很多大事都要母後你們參詳”
這要是擱在真正的朱翊鈞麵前,他肯定會說“全憑母後做主”了。
李貴妃和陳皇後聽了心裡一暖,都自顧點頭稱讚,看向朱翊鈞的目光泛濫著母性光輝。
“姐姐剛說的也對,
高拱是三朝的閣臣了。
可是馮保也進宮多年,
這些年伺候下來,總得來說是個辦事用心的,
但這次他和高拱爭鬥,也算用儘了心機,還把抓了許多尾巴。
哎…
咱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次的宮府之爭。
這幾天心裡一直在想,究竟是讓高拱回鄉還是讓馮保去種地,
不知道姐姐有什麼想法?”
陳皇後沒有立即開口,暗自想了會,剛斟酌言語要說話,就聽門口一個小太監稟報道
“啟稟兩位娘娘,萬歲爺,馮公公讓奴才給皇上送貼子來了”
“哦?
什麼帖子?”
“回娘娘,是回答二聖畫像為何旁列文王的帖子”
一旁的朱翊鈞一聽趕緊走了過去,拿過帖子說道
“母後,
這是朕要的,
昨天兒子在乾清宮看到一副畫,
上麵有三個人,中間是文王,左邊是孔聖右邊是周公。
兒子當時問大伴,為何孔子和周公都是聖人卻要陪立在文王兩側,
大伴說他也不知道,回頭問問張先生”
“啟稟娘娘,
這正是張閣老回答的帖子,
剛送到馮公公手裡,馮公公就讓奴婢送過來了”
朱翊鈞正在看帖子,李貴妃說道“拿給娘看看”
朱翊鈞把帖子遞了過去,李貴妃手持帖子,陳皇後也側了側身,看了過來。
帖子寫了很多字,詳細介紹了文王,周公,孔子的生平事跡,等她們看到末尾,隻見帖子上寫著
“二聖人皆人臣是以旁列”
看到這句話李貴妃目光瞬間明亮了起來,張居正的形象在她心中立馬高大了起來。
先有高拱當著兒子的麵指桑罵槐,怙權不敬,後有張居正恪守人臣本分,兩者一比較,高下立判。
“姐姐你看,
這張居正張先生多知進退”
她經過這一係列的事件,已經有了改換首輔的心思,昨天雖然和兒子試探了一番張居正,可是她被高拱搞怕了,生怕換了首輔以後,天下烏鴉一般黑,到時候就被動了。現在看了張居正的貼子,心裡一塊石頭落地,便拿話試探陳皇後。
陳皇後看的分明,高拱肯定已經失去了李貴妃的信任。她之所以這麼糾結忐忑,可能很大一方麵原因是,接手高拱的人選還猶豫不決,現在應該是看上張居正了,哪裡還不明白怎麼說話
“妹妹,
要我說啊,
這張先生可比高先生強了太多,不僅博學多才還謹守人臣本分。
我們不如讓高拱回鄉,提拔張居正做這內閣首輔。”
這話說到李貴妃心裡去了,的確是個好辦法。又看了看兒子在一旁若無其事的樣子,便朝他問道
“皇上以為呢?”
朱翊鈞正在心裡想著,高拱啊高拱,我本來還想留你下來做個九卿,就怕你牛脾氣上來了,口無遮攔,還特意穿了身孝,你這老小子倒好,噴馮保噴興奮了結果弄的咱老子一身的口水,你這是瘋狂使自己滅亡啊
隻看他猛地坐直了身子,平淡道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