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廠在皇城西北,禦用監在紫禁城西南角,中間有三四裡路。
朱翊鈞坐在輿轎上,沿途不是倉庫,就是作坊。空地上還架起了很多架子,上麵鋪的全是書,一問才知道每年六月陽光強烈,掌職的太監都會讓人把宮裡存放的書籍檔案搬出去翻曬。
估計走了二十多分鐘,等從太液池南邊的蜈蚣橋走過,禦駕就到了禦用監。
道明來意後,劉坤就帶著朱翊鈞往一處工坊走去,邊走邊說
“萬歲爺,
這機器做的差不多了,奴才本打算明個去跟您彙報,
沒想到萬歲爺自己來了。”
朱翊鈞一聽,頓生狐疑,這也太快了點吧,這才幾天啊,能有這麼快?
他心裡疑惑,臉上卻不動聲色“嗯”了一聲。
等走進工坊,就看院子裡有一個一人多高的大木架子映入眼簾,這特麼不就是榨葡萄的壓縮機嗎?
朱翊鈞走過去一看,壓縮機下麵是一個長方形平台,用來鋪設活版,外端是一個上紙的壓蓋。
一臉懵逼,這跟自己給的圖紙不一樣啊。
劉坤看他眼神,仿佛在說,這是什麼鬼東西。立馬上前解釋道
“萬歲爺,
奴才們讓匠戶看了圖紙,
他們一研究說這玩意容易”
“…”
“這個總成的作用是給壓和承壓,
果園廠裡就有壓榨機,承壓台打個桌子就行。
至於萬歲爺說的製字盒和字模,經廠的庫裡就有現成的銅活字。
現在就差一個油墨就可以試用了。”
“那油墨現在做的如何了?”
“啟稟萬歲爺,銅活字的墨,經廠本來就有,隻是這機器給壓,不像人手拓刷,這墨要質地均勻,粘度適中方可。製墨工說,明天估摸著就能調好。”
朱翊鈞突然有一種無力感,誰說現代人回來隨便做個東西就能震掉古人牙的?
他迫不及待的想檢驗一下功效,看向劉坤問道
“劉坤,你們印過東西沒有?”
“印過了,可能因為墨水的緣故,字跡粗細不一,濃淡不均”
“去,印給朕看看”朱翊鈞迫不及待的吩咐。
裝好活字模版,準備停當後,隻看三人站在機器前,一人上墨,一人上紙,蓋合後,又一人扳壓。三人操作熟練一看就知道這兩天沒少調試。整個過程行雲流水一般流暢,不到十秒一印就完成了。
看著劉坤拿著印好的紙張,朱翊鈞好一番感慨與欽佩。照這速度一小時怎麼也有400印啊,一天就是將近一萬印…
“劉坤,
這經廠一個雕版一日能印多少張?”
朱翊鈞想對比一下效率。
“熟練的工人,一日最多隻能印個一千印,機器之利在於大大縮短了上墨和拓刷的時間,一氣嗬成頗暢快”
朱翊鈞一琢磨,雖然人均效率隻提高了兩倍,可扛不住印刷機的人工沒有門檻啊,不像傳統的印刷工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培養,手感上來了才能提高印刷速度。
朱翊鈞很高興,他笑眯眯地對劉坤說道
“做的不錯,
明天調好了墨,就抓緊調試,多做幾台,
事情辦好了統統有賞!”
…
正值未時,太陽已經沒有正午時的毒辣,時不時一陣風過,稍微消解了一下悶意。
宣武門內的城隍廟市是京城三大商業中心之一,可以理解為後市的cbd,另外兩個是東安門外的燈市,大明門前的朝前市。
此時廟市大街上人頭攢動,摩肩擦踵。街道兩旁有販賣服裝鞋帽等日常用品的,也有珠寶玉石,古玩字畫橫陳其中。好一個“五色迷離盲人眼,萬方貨物列縱橫”的熱鬨景象。
張孟男和秦柱與高拱道彆後就折返而回。從宣武門進來不久,沒走幾步路就進了城隍廟大街。
街口一群人正圍著報亭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稍微近前,就聽有人嘀咕道
“萬歲爺這是要有大動作啊?”
秦柱聽的疑惑,剛想開口詢問,旁邊就有人看著手裡的報紙,開口歎道
“出了這麼大的事情,萬歲爺怎麼可能沒有動作”
此話一出,眾人都唏噓不斷,紛紛議論著今天早上發生的大事。
“沒想到高拱竟然會被趕走”
“這有什麼,咱早就料到他高拱有這一天”
“是啊,高拱為人太恃才傲物了”
“皇上下旨不稀奇,可在這報紙上宣發咱還頭一次見”
“拉倒吧你,昨天報紙才發行,誰不是頭一次見!”
“皇上說的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皇上是在罵高拱數典忘祖”
“嗬嗬,豈止高拱數典忘祖”
“還有那些個禦史言官”
“對啊,
彈劾就彈劾你把先帝爺拉下水是什麼意思?”
“指桑罵槐,我看高拱滾蛋了,他們也等不長”
“就是,就是”
秦柱正聽著議論,一旁的張孟男已經從報亭裡買了份報紙來看。
二人看到點評版正中有個碩大標題,寫的是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朱翊鈞”
順眼看下去就見紀要裡寫到
先帝大行,朕克大統。然而禦極僅僅六日,朝政不寧,宮府爭鬥,先有大學士高拱怙權不敬,後有言官肆意妄為汙蔑朕父。
朕每感憤恨。又覺國庫空虛,吏治腐敗,武備廢馳,各地盜賊,倭寇不斷,國朝積弊如斯,朕雖衝齡,卻憂心不已。
今於《大明日報》宣發朕意。
一,加強理論武裝,堅守理想信念。
朕以為,孔孟之道是指導官員百姓行為的偉大思想,是皇明天朝的理論武裝。所有人都應該加強信念,尋本逐源,認真研學其精華,不斷豐富它,加強它。
要堅守住仁,義,禮,智,信的終極理想。
二,各級官吏要增強忠孝意識,清廉意識,憂患意識。要維護皇帝的國朝核心地位,維護內閣的統一領導。
三,部院都司要履行責任、擔當作為,堅決打擊形式主義,堅決打擊結黨營私,堅決打擊怙權售利。
四,牢記太祖皇帝驅除韃虜,恢複中國的初心,不忘為百姓生計謀劃的使命。
…
最後朱翊鈞要求在兩京十三道,對高拱的罷免展開深入討論。總結教訓,群策群力,為大明的強大富足出謀劃策。
一目十行的掃完,張孟男和秦柱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光中看到震驚,還有一絲隱隱的興奮。
他們不僅為人坦蕩,也是有才能的,同時又有著忠君報國的理想。
多年來耳濡目染,他們深知朝政的積弊,可是一直苦於沒有機會改變,也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
現在皇帝銳意進取的旨意明發天下,雖然是借著高拱被罷事件展開的,他們依然興奮。
隨著這期報紙通過水陸郵路傳遍兩京一十三道,兩千多個縣。大明朝即將爆發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史稱“萬曆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