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許,你要老婆不要?”
……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首民歌在祁連山麓裡回響,也在身處燕京飯店的許靈均的心中回響。
他又想起了離彆的前夜,妻子的無限信賴和無條件的理解,兒子的聽話懂事,讓他陷入深深的糾結和痛苦。
終於,他做出了決定,他不能離開祖國,這你有他的親情,他的愛,他的根。
……
許景由不再勉強兒子跟他走了,他叮囑兒子在大陸為他買塊墓地,死後他想葬在祖國。
金秋十月,許靈均送走了父親,他又踏上了他用汗水侵染過的土地,又回到了患難與共的親友中間,回到了相濡以沫的妻兒身旁。
“呼,終於抄……啊呸,終於寫完了。”
陳耀東揉了揉有些酸痛的手腕,已經開始懷念起後世的電腦了。
他寫的這篇小說叫做《牧馬人》,是他根據記憶中《牧馬人》這部電影改編的。
沒錯,常說某部影視劇是根據某部同名小說改編的,其實這個公式反過來也成立。
這不,陳耀東剛用自己的親身經曆‘演算’過了,確實是成立的!
至於他為什麼不直接抄《牧馬人》的原著小說《靈與肉》?
原因很簡單,當然是他沒有看過那部小說啊。
不然他又何至於花了整整一周的時間,才把《牧馬人》改編成他現在手裡的三萬字小說呢。
是的,三萬字,雖然《牧馬人》的劇本隻有不到兩千字,但這是小說。
劇本和小說最大的區彆就是,劇本裡的角色隻要有個設定就成,自然有飾演這個角色的演員去揣摩角色的方方麵麵,而小說裡的角色是直接拋給讀者的,讀者,嗯,懂得都懂。
所以小說在塑造角色方麵,自然少不了多浪費一些筆墨。
其次,劇本是為了拍攝服務的,很多故事、場景都不必寫實,因為就算寫得太詳細劇組也不會一比一的還原,通常隻要有個大概的故事脈絡就行了,至於最後電影拍出來是個什麼效果,不完全取決於劇本的好壞,關鍵看導演往裡麵塞了多少私貨。
再說小說,核心是為了讓讀者擁有代入感,如果也學劇本走‘朦朧派’的路子,你是想讓讀者看你的故事大綱嗎?
用屁股想都知道,那樣肯定不行。
所以陳耀東為了講好《牧馬人》這個故事,他整整花了一周時間來構思和查閱資料,才終於寫出了這篇三萬字的小說。
是的,為了寫這篇小說,他不僅需要構思,還需要查閱不少資料。
因為現在還是1978年,雖然嗡嗡嗡已經過去了,但又沒有過去多久,人們還處在相對保守的觀望狀態,陳耀東擔心自己寫的這篇小說會觸及某些禁忌。
固然不至於像前幾年那樣招來麻煩,但人家雜誌社為了求穩,不給他發表總還是可以的吧?
而要是不能發表,陳耀東這一周乾嘛起早貪黑?
還不是為了能夠早點蹭到雜誌社的招待所嘛。
咳咳,是的,蹭招待所就是陳耀東這麼努力的創作這篇小說的初衷。
至於這個初衷為什麼不是小說的稿費和作家的名聲,理由也很簡單——
他們老陳家有7口人,三間臥室,他被分和大侄子睡一間,結果連著三晚遇到水漫金山。
如果不是這個年代還不允許私房買買,如果不是住公家的招待所需要介紹信,如果不是他口袋裡比較拮據,如果……
陳耀東早就搬出去住了。
寫小說,蹭雜誌社的招待所,就是陳耀東想到的最快最簡單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