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前世陳耀東對小說並不熱衷,當不了文抄公。
也幸好他喜歡看電影,尤其是當年就大火的電影,如《牧馬人》《廬山戀》《高山下的花環》《城南舊事》《少林寺》……
甚至‘後來’陳耀東進入娛樂圈時又會時不時重溫一下,對裡麵的劇情可以說如數家珍,再加上重生後的記憶好像變得更好了億點,這就給了他一個當影抄公最好的土壤。
……
房間裡,陳耀東又把今天寫完的小說結尾讀了一遍,修改了幾個錯彆字。
接著取出之前幾天完成的部分,按照先後順序裝訂起來,一起塞進了一個大號的信封裡。
做完這一切後思索道:
“寄給哪一家雜誌社好呢?”
這個年代的雜誌社很多,因為人民剛經曆完那個特殊的時期,對知識和外界訊息的渴望就好像乾涸已久的河床,迫切希望一場大雨的澆灌是一樣的。
而有需求,就有市場,所以無數雜誌報社也如同雨後春筍一樣冒了出來。
但要說最出名的,除了《人民文學》之外,大抵就是《收獲》《花城》《當代》《十月》《萌芽》《芳草》《青春》……《燕京文藝》這些雜誌了。
陳耀東篩選雜誌社的標準有兩點。
一,首先外地的雜誌不要。
雖說他投稿的目的就是為了去蹭招待所,但也沒必要跑去外地蹭。
二,名氣太大的不要。
因為名氣大,意味著收到的投稿多。
既然投稿多,那麼選擇就多。
陳耀東固然對自己的《牧馬人》有信心,但也不敢說他投了,人家雜誌社就一定會收。
萬一被退回來了,豈不是浪費他的時間嘛。
再說了,這個年代的小說稿費都是一個標準,不管你是《人民文學》,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雜誌,因為都是公家單位,小說的稿費標準都是千字2到7元,翻譯稿千字1到5元。
這個標準要延續到1980年才有所提高。
陳耀東是個新人,如果《人民文學》真願意發表他的《牧馬人》,大抵給的也是最低標準。
反之,一些迫切需要好的作品打響名氣的雜誌,因為《牧馬人》的質量,可能還會主動給他漲漲價。
比如漲到千字3元,千字4元……再往上也不大可能了。
除非《牧馬人》火了,陳耀東的下一篇小說還有希望。
但他會寫下一篇小說嗎?
可能會,也可能不會。
現在陳耀東自己也說不清楚。
總之他已經想好自己的小說準備投給哪家雜誌了。
《燕京文藝》。
首先,這是一家本地的雜誌。
其次,《燕京文藝》不像《人民文學》《收獲》這種全國聞名,但又不是籍籍無名。
正好符合陳耀東的要求,所以,他略作思量便在信封上寫下了‘寄給《燕京文藝》’。
接著又填了自家的地址過後,陳耀東便決定繞過郵局,親自往《燕京文藝》跑一趟。
這樣做當然不是為了省那一張郵票,隻是為了節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