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尚榮住院的第三天牛池鎮趕集。
淩晨,遠在永紅鄉的吳尚榮的三個舅舅,每一個人從家裡背了七八十斤玉米去牛池鎮上買。
中午,賣了玉米的錢,加上身上從家中帶來的少許零錢,每一家人湊了二十元錢,三兄弟專程跑去縣城把錢交給江文英,說是拿給大外甥做醫藥費和夥食費。
江文英接過錢哭道:“榮兒這跟鬥摔下去,可把叔叔們和舅舅們都摔窮了啊。”
吳尚榮不敢看舅舅們,把頭藏在被子裡抽搐。
“隻要人保住就是好事,錢是人找的。”
說話的人是吳三叔,後麵跟著吳二叔和吳小叔,他們今天又跟吳尚榮帶了三十多個雞蛋和二十多元錢來。
吳家三兄弟見到江家三兄弟,親友們互相打著招呼。
吳二叔問江大舅:“江大哥,你們三兄弟今天下午怕飯都沒有吃啊?”
“我們知道回去要趕夜路,早上出門時每個人都帶了兩三個麥粑。”
“每個人吃了粑粑已經不餓了。”江大舅說道。
是呀,為了把每一分錢都節約來給吳尚榮做醫藥費,舅舅們連三分錢一個的米粑都舍不得買一個來充饑。
舅舅們和叔叔們在醫院坐了一個多小時,吩咐吳尚榮要聽醫生和媽媽的話,不要亂動,要好好的將養傷口,爭取早日出院。
然後,大家就告辭了……
吳二叔和江大舅等人走在回牛池鎮的路上,又在商量湊醫藥費的事情。
吳二叔說:“懷三哥(吳定懷)說,給雲隊長和高支書以及村長等人說一聲,開一個免費申請,請隊長、支書和村長簽字蓋了章後,交到公社和縣醫院審批。”
吳三叔道:“這件事情還要麻煩懷三哥去跑,他能說會道,善於結交朋友,村上和鄉上的乾部都要賣他的麵子。這件事和以往他為大嫂家辦的事,隻有等尚榮他們長大了慢慢地感謝他。”
吳小叔道:“報銷醫藥費按大嫂家這種特困戶,應該可以評一級免費標準,到時可以免去百分之六十的醫藥費,可以節約好幾十元錢。”
吳三叔說:“我問過醫生,前後至少要做上一個月的醫院,要花上三百多元,現在江大哥他們幾兄弟和我們幾兄弟一共湊了一百二十多元了,加上報的藥費(假若申請能批準),現在將近有了兩百元錢。”
“但是,即使如此,都還差一百多元錢的窟窿補不起來。現在江吳兩家人可能沒得哪個小家庭還拿得出一塊錢,那大家說一說剩下的錢怎麼辦?”
“當然,現在還有一個辦法是我們七家人每家去生產隊預支二十元錢,年終決算的時候扣除。但這樣一來,年終決算時,本來就不多的錢,到時就更少了。”
“關鍵是一家人一年辛苦到頭,就盼著年終那幾十元錢給娃娃們買一件新衣服,這一下子少了二十元錢,每個小家庭的內部就要鬨意見。”
吳大舅說:“是不能動那筆錢,動了每個家庭都不得安寧。現在唯一可行的是,我們江吳兩家一共七個男子漢,一起上老林背吊柴賣,每個人一天按規定,農忙期間找錢每天扣一元二角錢給生產隊,現在還有六七天才到農忙秋收時節。”
“所以,開頭幾天不用交給生產隊。這樣,七個人突擊背十多天吊柴,估計就可以把錢湊齊了。”
吳二叔苦笑道:“這確實是不是辦法的辦法。可能是江大哥家幾兄弟早就在家商量好的了。行,就按江大哥說的辦法整。”
“從明天起,我們江吳兩家七兄弟上老林背吊柴。當然,柴砍好了,可以在老林裡找一會兒天麻,萬一運氣好,每天找到兩窩天麻,就可以少背幾天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