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耀宗啞笑:“行了,你快帶著腿兒他們去看水吧。”
殼兒遲疑:“我還想去村頭老槐樹下看看。”
“村頭?有啥?”
“有外村人帶著糧投奔咱村來了,據說,是葉三叔帶來的。”
葉青禾一下擰起了眉,轉身朝村口去。
遠遠地,就看見村長帶著一群小子們攔在村口,他們對麵是幾十號衣衫襤褸的流民。
雙方中間,葉常文笑眯眯地說個不停:
“村長,這是洪嶽洪秀才,我的同窗。他們是北邊兒過來的,自己帶著糧呢。”
“隻要給他們個住的地兒,他們願意把糧分給咱。”
說著,捅了捅身邊衣衫襤褸的竹竿兒般瘦的人:
“你說呢?”
洪嶽拱手彎腰,頗有幾分文質彬彬的味道:“隻要您肯收留我們,我們願意交安置糧,每戶二十斤,隻多不少。”
他身後的小子推著車靠近,掀開了車上的布。
白花花的米讓村長頭皮瞬間炸開。
黃水村共有居民三百多戶,每戶二十,少說也要交六千斤。
也就是說,他們手中的糧,遠比六千斤多得多。
不過一群流民,竟能躲過饑民流寇,將這麼多糧食護送周全?
即便其中有擅長藏匿的高手,可這糧從何而來?
村長眼中染上審視:“洪秀才,你原先是哪裡的?哪年考取的功名?”
葉常文垮了臉:“村長,你問這麼仔細,難不成怕我騙你?”
村長眯著眼睛:“常文呐,若我記得不錯,你讀書的書院教的都是附近村子的學生,何來北方同窗?”
“而今外麵流匪橫行、人心叵測,你卻帶著一群人、幾車糧,大張旗鼓地來我黃水村。”
“若因此招來災禍,你能負責麼?”
葉常文瞪起雙眼:“村長,他與我是同屆,因此稱為同窗,我絕沒有撒謊啊!”
“可有證明?”
洪嶽拿出一張年月已久的信:“村長請看,這是我考取狀元後,我縣縣令親自寫的褒獎信。”
不止有字,還有官印。
最重要的是,其中提及洪嶽愛讀兵法,還鼓勵他從軍發展。
若真如此,將糧食平安運來也能說得通。
再者,秀才落魄,伸手幫一把是好事。
可……
正遲疑著,不知被誰撞了一下。
思緒被打擾的村長冷臉瞪了那人一眼,下一秒,晃過神兒來。
青禾丫頭?
現今人人都說葉家脫離老宅後福氣暴漲,不是有糧就是有肉,連地裡的苗兒都發了綠。
聽聽葉家人的意見,也許沒錯。
“青禾,你覺得如何?”
葉青禾笑道:“這是村子的大事,我如何做得了主?不過……我聞到一股味道。”
村長擰著眉動了動鼻子:“味道?什麼味道?”
“臭味兒。”
葉青禾靠近洪嶽上下嗅了嗅,不斷搖頭。
這可惹惱了葉常文:“你這是做什麼?有沒有規矩?”
“彆吵。”葉青禾做了個“噓”的動作:“味道不是從他身上傳出來的。”
接著,又動起了鼻子。
這兒聞那兒聞,最後停在了裝糧的車旁。
她掀開布聞了聞,又嫌惡地離開:“糧是臭的。”